这首明代诗人郑潜的《过野狐岭》描绘了诗人回望野狐岭时的壮丽景象和历史感慨。首句“回首野狐岭,山川地势高”以回头远眺的角度,展现出野狐岭山峦叠嶂,地形险峻的特点。接下来,“中都开堡障,纳钵隐堂坳”暗示了此处曾是军事要塞,堡垒林立,而纳钵堂则可能象征着隐秘的军事基地或庙宇。
诗人进一步深化主题,提及“帝业雄三辅,王师蕴六韬”,将野狐岭的历史与古代帝王的基业和军事智谋联系起来,强调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最后,“秋风淮海上,黎庶望旌旄”描绘出秋风吹过淮海大地,百姓期盼看到朝廷军队旗帜的情景,表达了对国家安定和人民福祉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野狐岭的地理形势和历史背景,寓含了对过往辉煌和未来安宁的深沉思考,体现了明朝文人对国家兴衰的关注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