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山人归绵竹

一别江梅十度花,相逢重为讲胡麻。

火铃未降真君宅,金钮曾盟太帝家。

道气满簪凝绿发,神光飞鼎护黄芽。

青骡不肯留归驭,又入无为咽晓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分别后江边梅花已开过十次,今日重逢再谈论胡麻之事。
还未等到火铃降落在真君的住所,金钮的誓言曾立于太帝之家。
修行之道的气息充满发簪,使绿发凝固,神光照耀在炼丹的鼎中守护着黄芽。
青骡不愿留住驾驭者,再次踏入无为世界,在晨霞中消失。

注释

江梅:江边的梅花,象征时光流逝。
胡麻:可能指道教中的某种药材或话题。
火铃:道教符号,可能代表某种神秘力量。
真君宅:道教中的仙人住所。
金钮:可能指誓言或契约中的象征物。
太帝家:古代帝王的代称,此处可能指道教的上层。
道气:道教修炼产生的气息。
绿发:形容修行者的长发。
黄芽:道教术语,指修炼中的精华。
青骡:可能象征驾驭者的坐骑,也可能寓意超脱世俗。
无为:道家思想,指顺应自然,不强求。
晓霞:早晨的霞光,象征希望和新的开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别离后的深情回忆和再次相逢时的情谊交加。"一别江梅十度花,相逢重为讲胡麻"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每当离开那江边的梅花,便会想起友人的温暖与关切。

"火铃未降真君宅,金钮曾盟太帝家"则是对神仙境界的描绘,诗人似乎自诩为道者,与天地相契,拥有超凡脱俗的能力和地位。这里的“火铃”指的是道教中用来驱邪避凶的法器,“真君宅”、“太帝家”则象征着高贵神圣的境界。

"道气满簪凝绿发,神光飞鼎护黄芽"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道法修炼的信仰和追求。"道气"是指道家的精神气质,而"满簪凝绿发"则形象地表达了一种精神内在的充实与清净,"神光飞鼎护黄芽"则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之初生态的珍视。

最后两句"青骡不肯留归驭,另入无为咽晓霞"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状态。诗人不愿被尘世所羁绊,宁愿乘坐着神马(青骡),轻松自在地穿行于空灵而自由的世界中。

整首诗充满了对朋友深情、对道法信仰和对自然超然物外的态度,是一篇融合了诗人个人情感与精神追求的杰作。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杨山人草堂

九陇山人文父后,心闲身健两谁如。

玉函经外传奇诀,画戟门前创隐居。

入鼎灵丹黄似橘,隔墙凡境臭如帤。

何时再到高楠下,倚遍清阴听道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运判南园瞻民阁

青都高与紫霄通,独此危栏望不穷。

万岭过云秋色里,一峰擎雪夕阳中。

檐楹晓落天仓月,窗户晴吹石阙风。

民吏安闲财赋足,管弦时复在层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闲乐

昼睡忽过午,好风吹竹床。

溪云生薄暮,山雨送微凉。

粉裛衣裳润,兰薰簟席香。

归来闲且乐,多谢墨君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闲居秋日书事

秋雨晚萧萧,端居闲寂寥。

雀饥争朽穗,蝉病落寒条。

云过茶烟没,风归砚水摇。

惟当䛏图史,闲日底能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