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次韵彦博游无为寺二首(其一)

灵蜕岿然谢垢埃,焚香却立叹奇哉。

自从新岁门常掩,不见青山眼懒开。

飞观千楹孤鸟堕,斋盂万指晓鲸催。

亦知空劫已前事,浪说十生曾去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灵魂如蝉壳般清静,远离尘埃,焚香静立,感叹其奇妙。
自从新年过后,常常紧闭门户,不再眺望远方的青山,眼神也变得慵懒。
高大的楼阁中,孤独的鸟儿落下,万人斋戒的饭盂,仿佛在清晨催促着巨鲸的到来。
我也明白这些都是前世之事,不必再谈论过去轮回的经历。

注释

灵蜕:灵魂的蜕变。
岿然:稳固不动的样子。
垢埃:尘土和污垢。
新岁:新年。
门常掩:经常关闭门户。
青山:远方的山景。
眼懒开:眼神无神,不愿睁开。
飞观:高耸的楼阁。
千楹:形容楼阁众多。
孤鸟堕:孤独的鸟儿落下。
斋盂:僧侣们用于斋戒的器皿。
晓鲸催:比喻早起的活动。
空劫:佛教中的空无和劫难。
浪说:无谓地说,徒然谈论。
十生:多次轮回。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李流谦所作,名为《又次韵彦博游无为寺二首(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在春节之后对自然景象的独特感受和深刻思考。

"灵蜕岿然谢垢埃,焚香却立叹奇哉。" 这两句描绘了早春时节大地回暖、生机勃发的情景。山峦间细小生命的苏醒如同神秘的力量,而焚香这一仪式显得格外庄严和诱人。

"自从新岁门常掩,不见青山眼懒开。" 这两句反映了作者在新年的宁静与孤独中,对于春天未能尽情展现的淡然感受。门常掩,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和内心的封闭;不见青山,则是对自然之美的一种期待与渴望。

"飞观千楹孤鸟堕,斋盂万指晓鲸催。"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寺庙晨景图:高耸的佛塔(飞观)上空寥寥可数的孤独小鸟,它们在清晨第一缕阳光中寻找栖息之地;而斋盂,即僧侣用餐的法器,万指则可能是寺庙里众多的柱子,这些都在清晨被曦光照耀,显得异常神圣和急迫。

"亦知空劫已前事,浪说十生曾去来。"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生命轮回的一种感悟与哲思。空劫指的是虚幻的岁月,而十生则是佛教中的“十地”,即菩萨修行过程中所经历的地位,代表了生命的不断转世和升华。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时间与生命意义的深刻思索,展现了作者在自然之美与内心世界之间寻求平衡与和谐的艺术追求。

收录诗词(653)

李流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上牛头山

马首多经历,牛头到未尝。

平川成岌嶪,诸刹寄微茫。

像设尊千古,香灯走四方。

来陪僧粥饭,此愿几时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下岩

扫云跻绝磴,倚竹破苍苔。

冻涩冰帘捲,尘侵佛阁摧。

僧残无给侍,墨妙杂舆台。

就使匆匆去,犹胜不一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久留芜湖待巨卿仲甄不至

吴波晴浸夕阳红,一语丁宁北去鸿。

颇觉淹留添发白,不妨羞涩剩囊空。

枕头靠睡禁长日,舸背占旗惜便风。

想得家山俱在梦,亦应烦闷略相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小息

倦征当日午,小息散腰顽。

索酒初随意,题诗自破颜。

不须通姓字,聊欲赏江山。

放荡郊园乐,于兹稍稍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