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三日观长星

长星彗云出,天狗欲堕鸣。

狗扫不见迹,昭晰河汉横。

河汉秋转净,箕斗垂光晶。

观尔长星酒,收祲看太平。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明亮的流星和彗星划过天际,天狗似乎要坠落并发出声响。
它的光芒扫过天空,却不见踪影,银河清晰地横亘天际。
秋天的银河格外清澈,箕宿和斗宿闪耀着晶莹的光辉。
在这样的夜晚,欣赏那颗长星,期待结束不祥,迎接太平盛世。

注释

长星:明亮的流星。
彗云:彗星的云状尾部。
天狗:古人对月食的称谓。
堕:坠落。
鸣:发出声音。
扫:扫过。
迹:踪迹。
昭晰:清晰可见。
河汉:银河。
秋转净:秋季银河特别清澈。
箕斗:古代二十八星宿中的两个。
垂光晶:闪耀着晶莹的光芒。
观尔:观赏这颗。
长星酒:借指观赏星空的时刻。
收祲:驱除不祥。
太平:太平盛世。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八月十三日观长星》,描绘了诗人于八月十三日夜晚观看长星(彗星)的景象。首句“长星彗云出”形象地写出彗星如流星划破夜空,拖着云尾的壮观画面。"天狗欲堕鸣"则借用了古代神话中的天狗食日之说,暗示彗星的出现带来某种不寻常的征兆。

接下来,“狗扫不见迹”描述彗星移动迅速,犹如狗扫过天空不留痕迹。“昭晰河汉横”则描绘了星空在彗星映照下更加明亮,银河横亘天际。诗人观察到“河汉秋转净”,秋天的星空格外清澈,而“箕斗垂光晶”则进一步强调了星辰的璀璨。

最后两句“观尔长星酒,收祲看太平”表达了诗人借观星祈愿天下太平的心境。他以饮酒助兴,期待彗星带来的吉祥预兆能为世间带来安宁。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天文现象的独特感受和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八月十五日夜东轩

隔竹已见月,清光度溪来。

移影上素壁,与我相徘徊。

是夜正中秋,天地雾露开。

人疑玉兔出,药仵不生埃。

嫦娥倚冰轮,艳色若自媒。

他夕岂不好,物意为之摧。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八月十五夜有怀

天为水苍玉,月拖潭面冰。

万里绝瑕玷,百文已澄凝。

山河了然在,星斗光莫增。

借问九州内,岂无阴云兴。

缅怀去年秋,是夜客广陵。

太守欧阳公,预邀三四朋。

乃值连连雨,共饮陈华灯。

既醉公有咏,属和予未能。

强赋石屏物,固惭无所称。

今来宛溪上,聊以故岁徵。

晶明正若此,霢霂且何曾。

美景信难并,康乐语足凭。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几道隰州判官

清晓赴国门,西风生早凉。

天地大道出,苑树短亭傍。

相看车马色,共照池水光。

举酒酒非浅,明朝谁重觞。

话别语难尽,去后空回肠。

计彼行路远,几日至洛阳。

洛阳多旧友,一一道相望。

失意非憔悴,怀昔无悲伤。

无由恋中国,不久之南方。

音书傥能问,鸿雁亦将翔。

此外念出处,便为参与商。

到官秋节晚,塞近百草黄。

定随刘武威,校猎赤土岗。

余方枫林下,野艇泛沧浪。

弄月江波阔,罥衣菱荇香。

虽知各有适,未免涕沾裳。

操袂却引顾,烟芜平夕阳。

独回唯鸟影,相与过林塘。

朋游顿兹减,客心仍未央。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刁经臣将归南徐许予寻隐居之所及亡室坟地因走笔奉呈

欲居江上山,试与问京岘。

尝观鲍家诗,心慕已不浅。

行当卜结庐,依农事清亩。

傍葬吾先妻,同穴晚未免。

买谷勿险深,求冈要平显。

松竹应所宜,蒿莱预教剪。

我志决不移,君言幸须践。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