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新霁岫云轻,春风送客行。
高台回嶂隔,深树杂花明。
村径半牛迹,山田皆水声。
出门才几日,鶗鴂已先鸣。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初晴时的山野景象和诗人出行的感受。"新霁岫云轻",形象地写出雨后的山峦云雾散去,显得轻盈而清新。"春风送客行",春风轻轻吹拂,伴随着诗人的旅程,寓意着温暖与希望。
"高台回嶂隔,深树杂花明",通过描绘高台和曲折的山嶂,以及深林中明亮的花色,展现出山水的层次感和生机盎然。"村径半牛迹,山田皆水声",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乡村小路和田野的宁静,水声潺潺,增添了田园生活的生动气息。
最后两句"出门才几日,鶗鴂已先鸣",表达了诗人离家不久,却已经感受到季节的变迁,鶗鴂鸟的鸣叫预示着春天的临近,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旅途中的感触。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宜春的自然风光,寓情于景,流露出诗人对家乡和自然的深深眷恋,以及对新生活的期待。
不详
清初著名诗人。一字屺云,媲萝居士、蠖斋,晚号矩斋,后人也称施侍读,另有称施佛子。顺治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十八年举博学鸿儒,授侍讲,预修《明史》,进侍读。文章醇雅,尤工于诗,与同邑高咏等唱和,时号“宣城体”,有“燕台七子”之称,与宋琬有“南施北宋”之名,位“清初六家”之列,处“海内八大家”之中,在清初文学史上享有盛名。著有《学馀堂文集》、《试院冰渊》等
倚枕不能寐,惟含中夜情。
为谁催白发,持底答苍生。
天意星辰见,秋声鼓角清。
已闻哀痛诏,群盗忍纵横。
移棹忽闻莺,芳洲此日晴。
树阴连野阔,山翠入江明。
倚醉亲鱼鸟,行歌答友生。
不知春草色,何与故园情。
京洛归何日,狂歌兴不违。
家传殉国剑,身老钓鱼矶。
作客烧黄烛,寻僧卧翠微。
风流满江汉,祇觉似君稀。
路回临石岸,树老出墙根。
野水合诸涧,桃花成一村。
呼鸡过篱栅,行酒尽儿孙。
老矣吾将隐,前峰恰对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