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鹤鼓

板木为腔冒以皮,其中宁有鹤来栖。

如何音响闻西洛,未必源流自会稽。

既被兵人都击破,却云禽鸟不鸣嘶。

分明伪妄无人辨,可笑诸人识见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用木板制成的音箱覆盖着皮层,这里面怎么会有鹤来安家呢?
它的声音为何能传到西洛,或许源头并不在会稽一带。
既然已经被士兵们破坏,却说鸟儿不会发出叫声。
这明显是虚假和欺骗,却无人分辨,真是可笑,人们的见识都被迷惑了。

注释

板木:木制音箱。
冒:覆盖。
鹤:仙鹤。
栖:栖息。
如何:为什么。
音响:声音。
闻:听到。
西洛:西洛城,古代地名。
未必:不一定。
会稽:古代中国地区名。
兵人:士兵。
击破:破坏。
鸣嘶:发出叫声。
伪妄:虚假欺骗。
无人辨:无人分辨。
诸人:众人。
识见迷:见识迷惑。

鉴赏

这首诗名为《潜鹤鼓》,是南宋时期文学家马之纯的作品。通过诗文,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描绘一种独特的情境和心态。

"板木为腔冒以皮,其中宁有鹤来栖。"

这里,诗人形象地将鼓比喻成一个用兽皮蒙蔽的空间,隐喻着某种内在的美好与宁静环境,而“中有”则表达了一种期待和希望,即便是在这样的封闭之中,也渴望有一丝灵性的东西能够栖息其中。这种期待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纯净事物的向往,更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对于心灵寄托的需求。

"如何音响闻西洛,未必源流自会稽。"

这两句中,"如何"表达了一种疑问和探寻,诗人在询问为何能听到鼓声来自遥远的西洛(古地名),而且这种声音是否真的源于那里的河流会稽。这里的“未必”暗含了一种怀疑,即便是美好的东西,也不一定如表面所示。

"既被兵人都击破,却云禽鸟不鸣嘶。"

这两句诗中,"既被兵人都击破"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破坏与毁灭,而“却云禽鸟不鸣嘶”则展示了一种讽刺和无奈,即便是在这样的破碎之中,也有人自欺欺人地声称没有听到鸟儿凄厉的叫声。这反映了诗人对于战乱给人们心灵带来的伤害以及对假象的批判。

"分明伪妄无人辨, 可笑诸人识见迷。"

最后两句中,“分明伪妄”表达了一种清晰的区分和判断,而“无人辨”则显示出人们对于真假的混淆无法辨别;"可笑诸人识见迷"则是一种对周围人的认识和视角感到悲哀与嘲讽,认为他们的认知已经被蒙蔽。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写鼓声及其寓意,以及战争带来的毁灭和人们心灵上的盲目,表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与批判,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对于纯净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向往。

收录诗词(92)

马之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潮沟

潮沟沟外尽深泥,泥上潮生沟却低。

直向北行连运渎,折从东去入青溪。

空中不断樯乌过,岸上相望瓦翼齐。

好是画桥深北处,荷花盈荡柳垂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麾扇渡

此扇拈来一羽轻,如何退得十千兵。

百年雨露蒙君赐,一日衣冠系贼营。

正欲倒戈为向背,远观挥手极分明。

而今但得旌旗白,便可中原取次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燕雀湖

在昔曾为舜帝坟,象来耕作鸟来耘。

今兹封土麒麟冢,乃有衔泥燕雀群。

玉海冲融侔至性,锦江灿烂拟高文。

区区羽物犹依恋,想见人情望白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藏冰井

向日周家有凌人,后来此事特相因。

冬时室内收藏早,夏日宫中给赐新。

但得满盘堆水玉,不须对面著风轮。

看来深阔能多少,调得阴阳冷热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