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经过雷霹滩时的壮丽景象和复杂心情。雷霹滩,以其险峻的地形和汹涌的水流而著称,诗中生动地展现了这一自然奇观。
首句“老龙裂坤维,喷沫成长川”,以神话般的想象开始,将雷霹滩比作老龙之口,其喷出的水形成浩瀚的大河,既突出了滩流的壮观,也赋予了自然景观以生命力。
接下来,“川口多怪石,森若百兽蹲”描绘了滩流入口处的景象,怪石林立,仿佛各种野兽蹲伏其中,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又威严的氛围。
“就中开鈌鏬,白昼霹雳喧”进一步渲染了雷霹滩的动态美,白天也能听到雷鸣般的轰响,如同雷电在空中激荡,增加了画面的震撼力。
“雪狮千万头,狰狞出幽源”一句,将湍急的水流比作千万头雪狮,它们从深邃的源头奔腾而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水流的猛烈与不羁。
“我舟从西还,一往费回旋”则从诗人的视角出发,描述了船只在雷霹滩中艰难前行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挑战。
“长年好身手,挺立试撑搴”赞颂了船工们的勇敢与技艺,他们凭借熟练的技巧,试图驾驭这股不可预测的力量。
“马齿啮鹢首,奔避犹转丸”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船只在湍流中的挣扎与努力,仿佛马齿咬住鹢首,即使快速躲避,也如同转动的小球般难以控制。
“飞梭穿石窦,倏忽达江门”展示了船只在狭窄的石缝中穿行,迅速到达目的地的瞬间,体现了自然与人类智慧的巧妙结合。
“青山逆船来,势如万马奔”描绘了青山迎面而来,仿佛万马奔腾的场景,进一步强化了雷霹滩的壮阔与动态之美。
“白云欲寄载,却恐浪花翻”表达了诗人对白云的向往,但又担心被浪花打翻,体现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对安全的担忧。
“清波荡两涯,照见修竹魂”描绘了清澈的水面反射着岸边的修竹,仿佛竹子的灵魂在水中得以显现,增添了诗的意境美。
“高萝百馀尺,连臂垂饮猿”通过高大的藤萝和悬挂的猿猴,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同时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童仆喜即安,斗酒为相欢”描绘了诗人与随行人员在经历惊险之后的喜悦与欢聚,体现了人情的温暖与生活的乐趣。
“顾见东来船,步步愁扳援”表达了诗人对前方船只的担忧,预示着旅程的艰辛与未知。
“寸进复尺退,辛勤难具论”总结了整个旅程的不易,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都充满了艰辛,难以一一详述。
“顺逆理如此,劝君勿为烦”最后,诗人以哲理性的语言告诫读者,面对自然的挑战,应保持平和的心态,不必过分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雷霹滩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险峻,也蕴含了对生命、勇气、智慧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