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闺情四首(其三)

疏雨滴芭蕉。艳冷香消。柳枝难比旧时腰。

秋意早知人意改,做出萧条。书帙也须抛。

锦字谁挑。便逢花月转无聊。

记得春来如中酒,不自今朝。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鉴赏

这首《浪淘沙·闺情四首(其三)》由清代诗人曹亮武所作,描绘了一位女子在秋日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当前孤独寂寞生活的感慨。

“疏雨滴芭蕉”,开篇以轻柔的秋雨敲打芭蕉叶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芭蕉叶上的雨滴,仿佛是时间的痕迹,轻轻触碰着读者的心弦。

“艳冷香消”一句,将季节的转变与情感的冷却巧妙结合,暗示了女子内心的冷寂与情感的消逝。曾经的热烈与芬芳,如今只剩下孤寂与冷清。

“柳枝难比旧时腰”,以柳枝的柔弱与女子的身姿相比较,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柳枝虽美,却无法与昔日女子的曼妙身姿相媲美,暗含了对青春流逝的无奈与惋惜。

“秋意早知人意改,做出萧条”,点明了季节的更迭预示着人心的改变,使得整个环境显得萧瑟凄凉。秋风秋雨,不仅带来了自然界的凋零,也象征着情感世界的荒芜。

“书帙也须抛”,书卷被抛置一旁,暗示了女子不再有心阅读,或是对知识的追求失去了兴趣,反映出她内心深处的空虚与迷茫。

“锦字谁挑”,“锦字”常用来比喻情书或情意深长的信件,此处问“谁挑”,既是对无人分享情感的无奈,也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无人能解其中深意,只有自己独自品味。

“便逢花月转无聊”,即使在花好月圆之时,女子也感到无趣与空虚,说明她的内心世界已经与外界的美好格格不入。

“记得春来如中酒,不自今朝”,结尾处,女子回忆起春天的醉人美景,仿佛那是一场醉酒后的梦,如今却只能独自面对现实的冷漠与孤独。这一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以及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无力感。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女子在秋日里的孤独与哀愁,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是清代闺情词中的佳作。

收录诗词(21)

曹亮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浪淘沙.闺情四首(其四)

雪意满霜天。清冷谁怜。点灯时节思绵绵。

半晌和衣妆未卸,枕损钗钿。欹侧不成眠。

风透窗边。轻魂飘泊梦难圆。

挨得五更寒漏尽,似岁如年。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石州慢.访叙彝上人

瘦石欹青,斜照敛黄,山似烟幌。

闲寻松径,横披老干,若虬龙样。

薜萝幽处,拂藓转入斋厨,斜廊活火煎茶响。

晚磬数声传,看经幡低荡。神往。

岩花争发,好鸟频啼,最高峰上。

崖际飞来雪瀑,宛翻银浪。

一编贶我,琢就几许新词。清如玉露流仙掌。

更许饷银桃,到今朝还想。

形式: 词牌: 石州慢

沁园春.寄越生山居

所谓伊人,我欲从之,山阿水湄。

纵桃开千树,津迷难觅,菊荒三径,日涉堪陪。

换取樵青,相携饭犊,一曲狂歌归去来。

前盟在、只七松五柳,尽足徘徊。滑稽玩世休猜。

笑出岫云轻去不回。

看脚靴手版,登场傀儡,珠楼绮阁,转眼蒿莱。

万事沧桑,百年泡影,有底闲愁扫不开。

春来也,且提壶挈榼,共醉新醅。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满江红.秋杪忆其年客中州

漳水汤汤,想驴背、吟髯如戟。

还记否、八叉狂咏,乌丝盈笈。

满地军书迟羽箭,一天霜信催刀尺。

更燕南赵北老悲歌、身仍客。谁并马,三河杰。

重吊古,梁园笔。怅招携道远,鞭丝斜直。

试上铜台高处望,乡心好共晨风发。

正两溪、秋水浸蒹葭,初肥鳜。

形式: 词牌: 满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