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群儿綵胜竞芳菲,我向新年补旧衣。
五十九年蘧伯玉,不知谁是更谁非。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初春时节的场景,群芳竞相开放,气氛生机勃勃。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表达了自己对于新旧更替的一种情感体验——在新年来临之际,忙碌于补缀旧衣,似乎是在通过这种行为来与时间的流逝做出一种抵抗。
"五十九年蘧伯玉,不知谁是更谁非" 这两句引出了历史上的一个人物蘧伯玉,他在五十九岁时被任命为相国,但最终因事败北而死。这里诗人通过对这段历史的提及,表达了对于功名利禄的淡然和对于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人似乎在反思,在功成名就与失败失意之间,谁能评说是非对错。
整首诗不仅仅是在描写春天的美丽景色,更是在通过个人生活的小事和历史的大事件,探讨生命、时间和价值的深刻主题。
不详
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青菜青丝白玉盘,西湖回首忆临安。
竹篱茅舍逢春日,乐得梅花带雪看。
东屯花恼只颠狂,五柳门前翠著行。
更遣大瓢来断送,忍教醒醉问渔郎。
子佩青青得玉工,先生老矣舞雩风。
仙官便拟轻藜藿,我欲求为田舍翁。
口头截断不须工,谁信春秋是国风。
笔下均调成一气,东屯唤起杜陵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