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一处古寺遗址的荒凉与静谧之美。首句“地去巢县十里分”,以地理方位开篇,暗示了地点的偏远与历史的久远。接着,“招提名目古今存”一句,既赞美了古寺名称的流传至今,也暗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风磨断础痕皴暗,雨剥残碑点画昏”两句,通过自然界的风与雨,形象地展现了古寺历经岁月侵蚀的沧桑感。断础与残碑,是古寺曾经辉煌的见证,如今却在风雨中变得模糊不清,透露出一种历史的厚重与时间的无情。
“一道涧声飞石壁,两边山色锁云根”则转向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涧水潺潺,山色环绕,云雾缭绕,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画面。这里的“飞石壁”和“锁云根”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观以动态美和生命力。
最后,“杜鹃花里啼幽径,往事依稀似诉论”将视角拉回至古寺内部,杜鹃花盛开的幽径上,杜鹃鸟的啼鸣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这一句不仅渲染了环境的凄美,更借物抒情,表达了对历史往事的追忆与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寺遗址及其周围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氛围与自然之美,同时蕴含着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