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至新乡廨寄张稚

驱车出吾庐,落月犹在树。

我行欲何之,所以河源去。

去去益以远,炯炯不可论。

群语车铎间,尚想儿女喧。

稍涉原上路,渐见柳下村。

雾草结宿露,风林散朝暾。

悠悠望蘧庐,我仆欣载奔。

昔出日在毕,今出壁中昏。

昔如水上鸥,今如槛中猿。

所忧负平生,岂但感寒暄。

明济十里黄,漪漪见淇园。

晚投伯氏廨,拓落复何言。

周览故时居,愐见松菊存。

故侣未易招,且自置肴樽。

形式: 古风

翻译

驾车离开我的房子,落月还挂在树梢。
我要去哪里呢?目标是黄河的源头。
越走越远,明亮的景色难以形容。
车马声中夹杂着人群的交谈,想起家中儿女的欢声笑语。
踏上原野小路,渐渐看到柳树下的村庄。
雾草沾满夜晚的露水,风中的树林散发出早晨的暖阳。
遥望远方的简陋小屋,仆人欢快地驾车前行。
过去太阳从毕星升起,现在却在墙壁中显得昏暗。
过去像水上的鸥鸟自由,如今像笼中困兽。
我忧虑的是辜负了一生,岂止是对寒暑变迁的感慨。
眼前展现十里黄沙,淇园的波纹清晰可见。
傍晚投宿在伯氏官署,心中空落无言。
环顾往日居所,松菊依然,触动我心。
旧友不易召回,暂且自设宴席以慰藉。

注释

驱车:驾车。
吾庐:我的房子。
落月:落下的月亮。
犹在树:仍然挂在树上。
何之:去哪里。
河源:黄河的源头。
炯炯:明亮的样子。
不可论:难以描述。
群语:人群的交谈。
儿女喧:儿女们的欢笑声。
稍涉:稍微涉足。
柳下村:柳树下的村庄。
雾草:被雾笼罩的草。
宿露:过夜的露水。
拓落:空落。
何言:无话可说。
故时居:过去的居所。
松菊:松树和菊花。
故侣:旧友。
置肴樽:摆设酒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出行的场景和心境。开篇“驱车出吾庐,落月犹在树”,通过夜晚还未离去的明月,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情氛。在这宁静的背景下,诗人表达了自己出行的意图,“我行欲何之,所以河源去。”这里“河源”不仅是实际的目的地,也象征着远离尘嚣、寻求心灵净土的愿望。

随后几句“去去益以远,炯炯不可论。群语车铎间,尚想儿女喧”,通过对远行和家人之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离愁和对家庭温暖的留恋。接着,“稍涉原上路,渐见柳下村。雾草结宿露,风林散朝暾。”这些句子以鲜明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的情感体验,以及时间流逝带来的淡淡哀愁。

“悠悠望蘧庐,我仆欣载奔”,这里“悠悠”二字传递出一种无尽的眷恋之情,“我仆欣载奔”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向往。诗人通过比较昔日与今日的心境,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和感慨,“昔出日在毕,今出壁中昏。昔如水上鸥,今如槛中猿。”这两句不仅是对环境的变化描述,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转变。

最后几句“所忧负平生,岂但感寒暄。明济十里黄,漪漪见淇园。晚投伯氏廨,拓落复何言。”表达了诗人对一生牵挂和忧虑的深刻体会,以及对现实环境的无奈接受。通过“晚投伯氏廨”这一具体行迹,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精神的寄托。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幽远而深长,透露出诗人复杂的情感和深沉的思想。

收录诗词(180)

晁冲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代江西派诗人。生卒年不详。早年字用道。晁氏是北宋名门、文学世家。的堂兄晁补之、晁说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早年师从陈师道。党争剧烈,兄弟辈多人遭谪贬放逐,他便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隐居,自号具茨。十多年后回到汴京,当权者欲加任用,拒不接受。终生不恋功名,授承务郎。他同吕本中为知交,来往密切。其子晁公武是《郡斋读书志》的作者

  • 字:叔用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
  • 生卒年:1094~1097

相关古诗词

洗马次十一兄之道韵

霸桥春水波鳞鳞,桥边结束何圉人。

解鞍傍水入洗马,飞龙九尺凌漪沦。

风鬃雾鬣才一沐,玉花照影光满身。

月题却贯黄金勒,更觉闪艳开精神。

主人贵想不必问,特赐内厩天麒麟。

即今此物亦安用,燕山万里胡无尘。

嫖姚功高自不出,长鸣但踏城西春。

君不见少陵时已无伯乐,尚有曹将军写真。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秋夜情

独眠百感秋夜情,孤城急雨中闻更。

明朝览镜视鬓发,不知白从何处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送一上人还滁州琅琊山

上人法一朝过我,问我作诗三昧门。

我闻大士入词海,不起宴坐澄心源。

禅波洞彻百渊底,法水荡涤诸尘根。

迅流速度超鬼国,到岸舍筏登昆崙。

无边草木悉妙药,一切禽鸟皆能言。

化身八万四千臂,神通转物如乾坤。

山河大地悉自说,是身口意初不喧。

世间何事在妙理,悟处不独非风幡。

群鹅转颈感王子,佳人舞剑惊公孙。

风飘素练有飞势,雨注破屋空留痕。

惜哉数子枉玄解,但令笔画空腾骞。

君看琅琊酿泉上,醉翁妙语今犹存。

向来溪壑不改色,青嶂尚属僧家园。

君行到此知此意,辨才第二文中尊。

西江一口尽可吸,云梦八九何劳吞。

他年一瓣炉中香,此老与有法乳恩。

形式: 古风

送王敦素

先君有六女,所托皆高门。

季也久择婿,晚得与子婚。

子家望海内,实惟谪仙孙。

笔也有家法,势作风雷奔。

结交多英豪,坐致名誉喧。

忆昔识子初,河流出昆崙。

中间一再见,骐骥始伏辕。

去年接同居,底里见所存。

磊落忠义人,爱国忧黎元。

使当元祐时,密勿与讨论。

上可参廊庙,下可禆谏垣。

惜哉不遇知,白发早已繁。

卑官不可说,感激有主恩。

烂漫有归期,系舟古槐根。

祖饯无酒食,赠遗请以言。

子家钟山下,随事有田园。

竹径背古寺,草堂面江村。

高轩纳翠微,修筒引潺湲。

林影散疏帙,山色摇酒樽。

日饮建康水,时登谢公墩。

沈酣左氏学,浩荡极辞源。

客至勿多语,欲吐且复吞。

书来无匆匆,慰我别后魂。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