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敦素

先君有六女,所托皆高门。

季也久择婿,晚得与子婚。

子家望海内,实惟谪仙孙。

笔也有家法,势作风雷奔。

结交多英豪,坐致名誉喧。

忆昔识子初,河流出昆崙。

中间一再见,骐骥始伏辕。

去年接同居,底里见所存。

磊落忠义人,爱国忧黎元。

使当元祐时,密勿与讨论。

上可参廊庙,下可禆谏垣。

惜哉不遇知,白发早已繁。

卑官不可说,感激有主恩。

烂漫有归期,系舟古槐根。

祖饯无酒食,赠遗请以言。

子家钟山下,随事有田园。

竹径背古寺,草堂面江村。

高轩纳翠微,修筒引潺湲。

林影散疏帙,山色摇酒樽。

日饮建康水,时登谢公墩。

沈酣左氏学,浩荡极辞源。

客至勿多语,欲吐且复吞。

书来无匆匆,慰我别后魂。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翻译

先父有六个女儿,她们都嫁入了名门望族。
最小的女儿迟迟挑选夫婿,直到晚年才与你结为连理。
你的家族声名远播,实际上是贬谪仙人的后代。
你的书法有家传风格,笔势如风雷奔腾。
你结交了许多英雄豪杰,因此名声大噪。
回忆初次遇见你,仿佛江河源自昆仑。
后来我们又见过几次,你像骏马般开始展现才华。
去年我们共同生活,你的品性得以显现。
你是个光明磊落、忠诚爱国的人,关心黎民百姓。
若在元祐年间,定能参与朝廷决策。
无论是庙堂之高,还是民间之议,你都有所贡献。
可惜未逢明主,早早生出白发。
虽然官职不高,但你心怀感激。
归期已定,你将在古槐树下系舟。
祖辈饯别没有酒食,只能以言语相赠。
你的家在钟山脚下,有田园环绕。
竹径通向古老的寺庙,草堂面对江边村落。
高大的窗户接纳山色,长筒引水声潺潺。
林间光影洒落书卷,山色摇曳酒杯。
每日饮用建康水,常登谢公墩赏景。
沉浸于左氏学说,文思浩荡,博学多才。
客人来访,请少言多倾听,想说的话慢慢道来。
你的信件不急不躁,安慰了我离别后的思念。

注释

高门:名门望族。
谪仙:指李白,因其诗才被称作‘谪仙人’。
钟山:南京的名山。
左氏学:《左传》的学问。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文人对友人的深情寄托和怀念之作,通过对朋友家世、才华和品格的描绘,以及两人的交往经历,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先君有六女,所托皆高门。季也久择婿,晚得与子婚。

这两句写的是朋友家族背景,其父先前将六位女儿嫁给了门第高贵的人家,而朋友则是后来才选择配偶,与诗人结成秦晋之好。

子家望海内,实惟谪仙孙。笔也有家法,势作风雷奔。

这里赞美的是朋友家的显赫和文学才能,其家庭有如望海的宏伟气势,而朋友则是传说中才华横溢的谪仙孙的后代,他的文笔遵循家族传统,文章气势磅磅,如同风雷般奔放。

结交多英豪,坐致名誉喧。忆昔识子初,河流出昆崙。

诗人在这里回忆起与朋友初次相识的情景,觉得那时的朋友就像从昆崙山中流淌出的河水一样清新脱俗。而今两人的交往多了英杰之士,也因此而声名远扬。

中间一再见,骐骥始伏辕。去年接同居,底里见所存。

这几句记录了诗人与朋友相识后不时的重逢,以及去年的共同生活。在这些日子里,诗人才真正看到了朋友的本色和家中的珍贵藏书。

磊落忠义人,爱国忧黎元。使当元祚时,密勿与讨论。

这里赞扬的是朋友的忠诚和对国家的忧虑。在元祚年间,诗人希望朋友能够参与到国家大事的讨论中去。

上可参廊庙,下可禆谏垣。惜哉不遇知,白发早已繁。

诗人表达了对朋友才能的高度评价,认为他既能在朝堂之上有所建树,也能在民间之中发出正义的声音。然而,诗人对自己未能遇到理解和支持感到惋惜,岁月匆匆,白发已经来临。

卑官不可说,感激有主恩。烂漫有归期,系舟古槐根。

这几句中,诗人表达了对朋友的敬意,并感念朋友对自己的恩惠。他渴望有朝一日能够返回到那片古槐树下安静的生活。

祖饯无酒食,赠遗请以言。子家钟山下,随事有田园。

诗人提到了朋友家的田园和祖先祭祀时没有丰盛的供品,他希望朋友能够通过言语来传达自己的心意。他还描述了朋友家宅位于钟山之下,那里有着随处可见的田园风光。

竹径背古寺,草堂面江村。高轩纳翠微,修筒引潺湲。

在这几句中,诗人描绘了一副宁静安详的生活场景:朋友家的竹径背后是一座古老的寺庙,草堂则对着江边的村落。高耸的轩辕将翠绿的微光纳入其中,水流潺潺地穿过修长的筒中。

林影散疏帙,山色摇酒樽。日饮建康水,时登谢公墩。

诗人继续描绘景致:林间的阴影随风而舞,山色的变幻如同摇曳的酒樽。他每天都在饮用建康之水,有时也会登上谢公所筑的土墩。

沈酣左氏学,浩荡极辞源。客至勿多语,欲吐且复吞。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知识渴望和文学修养的追求。他沉醉于左氏春秋的学问中,对词藻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极高的追求。当朋友到来时,他虽然心怀千言万语,但却又不忍多说,只是想要吐露而后又重新咽下。

书来无匆匆,慰我别后魂。

最后,诗人对即将离别的心境表达了安慰之意。朋友给他写信时,也希望能够平复他内心的不安和离愁。

收录诗词(180)

晁冲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代江西派诗人。生卒年不详。早年字用道。晁氏是北宋名门、文学世家。的堂兄晁补之、晁说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早年师从陈师道。党争剧烈,兄弟辈多人遭谪贬放逐,他便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隐居,自号具茨。十多年后回到汴京,当权者欲加任用,拒不接受。终生不恋功名,授承务郎。他同吕本中为知交,来往密切。其子晁公武是《郡斋读书志》的作者

  • 字:叔用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
  • 生卒年:1094~1097

相关古诗词

香山示孔处厚

我来南经几山过,马行似冲山色破。

风烟席卷嵓穴开,涧花萦回水流左。

悬崖彷佛闻松声,下瞰幽深鸟飞堕。

老夫他年有所归,定结白茅依紫逻。

日高下马古寺门,鱼鼓欣闻脱清饿。

道人碧眼照川谷,云起盘陀藉高坐。

慇勤劝我更莫归,泪鹤啼猿亦相和。

窗前笑唤祁孔宾,世间安用招魂些。

形式: 古风

挽十六叔父朝散(其一)

惨淡鱼山路,公归膺获麟。

车送逾千两,人哀备百身。

伤心蒿里夜,挥泪竹林春。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挽蔡晋如

南部清笳咽,东门素旐飞。

如何一老汉,不及二疏归。

宇宙那复见,死生从此违。

吾年未四十,已叹故人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效古别昭德群从

千载一相逢,相见无浃旬。

一生能几别,且复无此身。

昔别尚可惜,此别重惜之。

两髀跨鞍马,非复少壮时。

他人怪康强,自觉筋力衰。

所苦气如缕,所忧命如丝。

死生亦大矣,而乃常别离。

人生一月间,得笑无六七。

朝为众狙喜,莫作枯鱼泣。

已矣泉下人,优哉冢中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