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感遇》是明代诗人郑阎所作,通过对孤鹤的描绘,表达了对君子之德的向往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首句“瑶台有孤鹤,脩洁仙中禽”以瑶台上的孤鹤开篇,象征着超凡脱俗的君子形象。接着,“本与凤鸾偶,翻为鸡鹜寻”,孤鹤原本与凤凰、鸾鸟为伴,却不幸落入鸡鸭之流,暗喻君子在世俗中的遭遇。接下来,“谷食颇自耻,松栖亦何心”,孤鹤对谷物的食物感到羞耻,宁愿栖息于松树,表现了君子对物质的淡泊和对精神追求的坚持。随后,“徘徊失所止,惆怅谁能禁”,孤鹤在寻找栖息之所时迷失方向,内心的惆怅难以抑制,反映了君子在社会中找不到归属感的孤独。
“引领望徒侣,茫茫玄圃深”,孤鹤渴望与同伴相聚,但茫茫天地间,仿佛只有深邃的玄圃,象征着君子虽有理想,却难以实现的无奈。“徒鸣九皋远,孰赏凌空音”,即使孤鹤在广阔的天空中发出高亢的鸣叫,也无人欣赏,表达了君子虽有才华,却得不到认可的悲哀。“俯仰再三叹,凄然沾素襟”,孤鹤反复叹息,泪水沾湿衣襟,体现了对现实的深深失望和痛苦。
最后,“泣玉愿一顾,投珠难至前”,孤鹤希望得到赏识,如同珍贵的玉石期待被人一顾,但又难以接近,比喻君子虽有高尚品德,却难以被世人理解。“中山未见与,直道皆徒然”,即使在中山这样的地方未曾遇见知音,坚守正直的道路也显得徒劳无功。“君子耻自献,达人甘弃捐”,君子不轻易展示自己的才华,而通达之人则愿意放弃,表达出对君子品格的尊重和对世态的深刻洞察。“衡门有遗叟,千载高其贤”,在简陋的衡门之后,有一位遗老,他长久以来的高尚品德令人敬仰,寓意着真正的君子品格将被后人铭记。
整首诗通过孤鹤的形象,深刻地揭示了君子在现实社会中的处境和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表达了对君子美德的赞美和对社会公正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