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

瑶台有孤鹤,脩洁仙中禽。

本与凤鸾偶,翻为鸡鹜寻。

谷食颇自耻,松栖亦何心。

徘徊失所止,惆怅谁能禁。

引领望徒侣,茫茫玄圃深。

徒鸣九皋远,孰赏凌空音。

俯仰再三叹,凄然沾素襟。

泣玉愿一顾,投珠难至前。

中山未见与,直道皆徒然。

君子耻自献,达人甘弃捐。

衡门有遗叟,千载高其贤。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感遇》是明代诗人郑阎所作,通过对孤鹤的描绘,表达了对君子之德的向往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首句“瑶台有孤鹤,脩洁仙中禽”以瑶台上的孤鹤开篇,象征着超凡脱俗的君子形象。接着,“本与凤鸾偶,翻为鸡鹜寻”,孤鹤原本与凤凰、鸾鸟为伴,却不幸落入鸡鸭之流,暗喻君子在世俗中的遭遇。接下来,“谷食颇自耻,松栖亦何心”,孤鹤对谷物的食物感到羞耻,宁愿栖息于松树,表现了君子对物质的淡泊和对精神追求的坚持。随后,“徘徊失所止,惆怅谁能禁”,孤鹤在寻找栖息之所时迷失方向,内心的惆怅难以抑制,反映了君子在社会中找不到归属感的孤独。

“引领望徒侣,茫茫玄圃深”,孤鹤渴望与同伴相聚,但茫茫天地间,仿佛只有深邃的玄圃,象征着君子虽有理想,却难以实现的无奈。“徒鸣九皋远,孰赏凌空音”,即使孤鹤在广阔的天空中发出高亢的鸣叫,也无人欣赏,表达了君子虽有才华,却得不到认可的悲哀。“俯仰再三叹,凄然沾素襟”,孤鹤反复叹息,泪水沾湿衣襟,体现了对现实的深深失望和痛苦。

最后,“泣玉愿一顾,投珠难至前”,孤鹤希望得到赏识,如同珍贵的玉石期待被人一顾,但又难以接近,比喻君子虽有高尚品德,却难以被世人理解。“中山未见与,直道皆徒然”,即使在中山这样的地方未曾遇见知音,坚守正直的道路也显得徒劳无功。“君子耻自献,达人甘弃捐”,君子不轻易展示自己的才华,而通达之人则愿意放弃,表达出对君子品格的尊重和对世态的深刻洞察。“衡门有遗叟,千载高其贤”,在简陋的衡门之后,有一位遗老,他长久以来的高尚品德令人敬仰,寓意着真正的君子品格将被后人铭记。

整首诗通过孤鹤的形象,深刻地揭示了君子在现实社会中的处境和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表达了对君子美德的赞美和对社会公正的呼唤。

收录诗词(16)

郑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环青楼

辕丘之子神仙客,暂向人间寄踪迹。

紫绶金章意不趋,白云芳树情偏惜。

旧构危楼野水边,青松翠竹满楼前。

寒光静绕湘帘碧,暝色萦回翠黛连。

望极沧洲几千里,叠嶂微茫鸟边起。

倚槛朝看出岫云,开门日对悬崖水。

予亦牵缨未得过,此时风物更如何。

与君欲毕登临兴,独有陶潜归去歌。

形式: 古风

题东山草堂

山中幽人爱幽独,远搆茅庐傍崖石。

云边静掩半窗閒,帘外长凝数峰碧。

佳致应知胜辋川,石桥花竹漫相连。

閒心久已狎鱼鸟,落日更听鸣风泉。

别后君还几回首,茂陵仙客深知久。

兴来笔下自纵横,却扫云山系君肘。

予亦常留栖遁怀,见此令人心孔开。

何当拂袖同归去,与汝日醉眠苍苔。

形式: 古风

清泠台

高台临绝顶,我辈此时过。

落景空山满,秋声晚树多。

宿云依涧集,野鸟向人歌。

薄暮归城市,尘氛奈若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登鼓山寺

冠盖临清境,攀跻契夙心。

悬崖宜远望,邃谷恣幽寻。

石径苍苔合,珠林古木阴。

断烟行处湿,落叶坐来深。

秋色连云暝,钟声与日沈。

不知沧海外,谁伴羽仙吟。

形式: 排律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