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紫云洞歌

石竺山高高入云,芙容削立迷荆榛。

折茅凿石谁为此,相传九鲤藏其真。

奇岩争出似相搏,凭虚万丈县高阁。

倒垂突出如蜂房,上牵石背下垂壑。

我行喘□不可登,十步五坐惊峥嵘。

攀藤藤断身欲仆,步苔苔滑足欲倾。

逡巡险度观音岩,岩欹只尺心胆寒。

宛转忽入紫云洞,洞古阴黑生烟岚。

小楼斜转深洞旁,青天壁翠开明窗。

诸峰万状拱且伏,溪流北绕还西横。

凭栏下瞰来时路,蛇行鹏剪忘其故。

但闻松声谡谡响,下方鸟飞贴地随云雾。

老僧住山数十年,自称绝与人世无牵缘。

山收谷采足自给,童子不知有肥鲜。

樵夫肩疲亦不至,岂有冠盖来山巅。

我闻大笑命之坐,古来奇迹俱告我。

壁县怪石色如铁,击之金石声欲裂。

转背北上有石塔,石梁三寸去路狭。

老僧往来健若飞,凌虚直度神不慑。

更有丹灶不可寻,山夔密护何深深。

往往丹砂雨漂出,仙人窅渺传清音。

嗟我兴狂欲长往,新著芒鞋桃竹杖。

太阳垂脚不可留,长啸归来色惝恍。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作者游历紫云洞的奇险经历与所见景象,展现了紫云洞的神秘与壮丽。首句“石竺山高高入云”,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山峰之高峻,仿佛直插云霄。接着,“芙容削立迷荆榛”一句,通过“削立”和“迷荆榛”的对比,突出了山岩的陡峭与茂密植被的遮蔽,营造了一种幽深神秘的氛围。

“折茅凿石谁为此,相传九鲤藏其真”两句,引入了关于九鲤鱼的传说,增添了故事的神秘色彩。接下来,“奇岩争出似相搏,凭虚万丈县高阁”描绘了岩石间奇异的形态,仿佛在激烈地争斗,而“倒垂突出如蜂房,上牵石背下垂壑”则以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岩石的奇特形状和错综复杂的结构。

“我行喘□不可登,十步五坐惊峥嵘”表现了作者在攀登过程中的艰难与惊险,而“攀藤藤断身欲仆,步苔苔滑足欲倾”则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险恶。经过一系列的挑战,作者终于到达了“观音岩”,感受到“岩欹只尺心胆寒”的紧张与敬畏。

进入“紫云洞”,作者被其古老、阴暗、充满烟岚的洞穴所震撼,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小楼斜转,青天碧翠,诸峰拱伏,溪流环绕,展现出洞内独特的景观。站在洞口,俯瞰来时之路,作者感叹于自然的壮丽与自己的渺小。

最后,作者遇到了一位老僧,听他讲述紫云洞的奇迹,包括怪石的奇特声响、石塔的险峻以及丹灶的神秘。这些描述不仅丰富了紫云洞的传说,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超自然现象的敬畏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紫云洞的自然景观与人文传说相结合,既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融入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与思考,是一首富有想象力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71)

陆铨(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嘉靖丙申闰十二月同苏斋游南召子陵洞苏斋畏险不敢上余乘兴独往入洞眺视踰时而还

南召山有子陵洞,巉岩县结山之颠。

怪岩倒石如熊虎,左跑右踞森相攒。

中有一径导飞鸟,纡回侧上还傍牵。

登者胆堕中道阻,洞中之景空相传。

我性好山不畏险,仰头视洞遥垂涎。

束衣换履奋独上,喘汗耸膝定复前。

盘回近洞几二里,突崖倒出鸣飞泉。

两脚苔滑不得力,下临无际旁无边。

攀藤倚崖侧身度,斯须洞出开青莲。

洞中石髓成万象,宛如人立如鸟翩。

更有融结同床几,高可箕坐平可眠。

然炬直入深无底,旁环古井流潺湲。

下视民庐没蓬莽,千村百雉同杯棬。

我思子陵古狂客,笑睨万乘如浮烟。

解衣深卧须此洞,高风千仞犹泠然。

我思久留苦不得,翮坠双鸟臂脱猿。

苏君爱山尤自爱,笑我蹈险情何偏。

苏君苏君吾语汝,世间设险俱如天。

长安更有仕宦阱,荐绅失脚多倾颠。

挤排且欲下以石,丝牵发引相夤缘。

君知其险有如此,何不惊此惊山川。

形式: 古风

悲金斗

噫嘻金斗何㠝岏,根脉直与终南太白相牵联。

蜿蜒近若虬形走,腾踊迥如鹏翅骞。

马山万叠塞门户,青山千仞齐胸肩。

胜朵插天翼其右,五朵蔽日屏其前。

白昼虎出怒当路,晴空雾起昏濛巅。

土民头白未敢上,樵夫斧烂何曾攀。

何人浪识金银气,一朝奉命开苍烟。

斫崖凿石万声吼,裹粮篝火千人悬。

使者催书日络绎,空山呵卫声喧阗。

斯须凿空如覆屋,纡回水渗成流泉。

辘轳旋转断筋力,阴寒惨慄侵肌骿。

将崩恐崩石难测,枯骸簇簇真可怜。

壮丁采办穷日夜,烈火烧炼唯流铅。

得无鬼神忌多取,天藏地啬理固然。

我愿庙堂尚朴俭,太平所守在四边。

鞭笞角脑归南亩,驱收哪哒耕春田。

山珍水宝坐待出,㪷米不须二十钱。

自然之利亦无害,何为舍易图其难。

呜呼堂堂大臣正当轴,草茅闭口受役夫何言。

形式: 古风

民谣二首(其一)

毁我十家庐,构尔一邮亭。

夺我十家产,筑尔一佳城。

官长尚为役,我曲何时直。

湖有薮,山有谷,本是太平民,岂愿作逋客。

男儿无罪被人缚,走向深山方敢哭。

形式: 古风

民谣二首(其二)

谁谓邑有贤,贵将夺我田。

谁谓邑有贼,功成授我秩。

移家莫近大宅居,但愿土风淳且熙,贫贱相怜贵不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