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霞篇

江干白露秋,明霞水上浮。

流光依浦溆,结绮傍汀洲。

汀洲遥遥日沉树,海气渐升霞渐举。

已讶长空驾綵桥,俄惊古渡飘红雨。

飘红驾綵百态呈,玉宇银河变紫清。

何年上界开丹阙,何处仙人住赤城。

日华云影交相射,又逐秋风散楼榭。

雁翅城边绛帐施,凤皇台上珠帘挂。

珠帘绛帐影沉沉,孤鹜齐飞度碧浔。

调脂乍映芙蓉水,织锦还依枫树林。

轻舒漫卷纷无已,望来疑是犹龙气。

地下宁无宝剑藏,关前应有真人至。

集真岛上路漫漫,赤水山前欲去难。

凭将鲍靓双飞燕,聊向飞云顶上看。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明霞篇》由明代诗人李云龙所作,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秋日江景图,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变幻。

首句“江干白露秋”,点明了地点与季节,白露初降,秋意渐浓,为整幅画面铺垫了基调。接着“明霞水上浮”一句,描绘了水面泛起的霞光,如同在水面上浮动的彩霞,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色彩感。

“流光依浦溆,结绮傍汀洲”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光线与光影的变化,流光在岸边与水中的倒影相互交织,如同结绮般美丽。而“汀洲遥遥日沉树,海气渐升霞渐举”则通过日落与海气的变化,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界的壮阔。

接下来,“已讶长空驾綵桥,俄惊古渡飘红雨”两句,巧妙地运用了神话元素,将现实与幻想结合,描绘了空中彩虹与古渡口飘落的红雨,增加了诗歌的神秘与浪漫色彩。

“飘红驾綵百态呈,玉宇银河变紫清”两句,继续展现自然界的奇妙变化,飘落的红雨与彩虹交织出各种形态,天空与银河也因之变得深邃而清澈。

“何年上界开丹阙,何处仙人住赤城”两句,引入了仙境的概念,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向往与想象。

“日华云影交相射,又逐秋风散楼榭”两句,描绘了日光与云影相互辉映,随着秋风飘散的景象,充满了动态美。

“雁翅城边绛帐施,凤皇台上珠帘挂”两句,通过具体的场景,如城边的绛帐与凤皇台上的珠帘,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细节与层次。

“珠帘绛帐影沉沉,孤鹜齐飞度碧浔”两句,描绘了珠帘与绛帐的静谧与孤鹜齐飞的动态美,形成鲜明对比。

“调脂乍映芙蓉水,织锦还依枫树林”两句,通过芙蓉水与枫树林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色彩。

“轻舒漫卷纷无已,望来疑是犹龙气”两句,以龙气的比喻,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与赞美。

最后,“地下宁无宝剑藏,关前应有真人至”两句,暗示了自然界的神秘与未知,以及对超凡存在的期待。

“集真岛上路漫漫,赤水山前欲去难”两句,描绘了通往仙境的道路漫长而艰难,表达了对追求理想境界的执着与挑战。

“凭将鲍靓双飞燕,聊向飞云顶上看”两句,以双飞燕为媒介,邀请读者一同仰望飞云之巅,共享这份超越世俗的宁静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超凡境界的向往与探索,是一首富有想象力和情感深度的佳作。

收录诗词(716)

李云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韩宾仲专壑山房分得春字

丹丘清寂与谁邻,云半三峰入望新。

访道未逢餐玉客,寻仙先问住山人。

烟深古木常飞雨,秋老岩花未变春。

为报罗浮泉石侣,暂留非是恋红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登书云台怀韩寅仲兼赠禹宝

维舟在秋浦,策杖凌寒崖。

峰峦互回薄,水石相因依。

言寻蒋生径,遂扣扬子扉。

修篁罗高馆,芙蓉发山篱。

噭噭清猿啸,习习西风吹。

美人游不还,毋由敦佳期。

幸有琼枝树,可以慰相思。

扪萝陟丹磴,听泉坐翠微。

飞鸟既投林,白云亦知归。

况乃秋易老,白露沾人衣。

挥手布心腹,相期浮山陲。

好为谢尘鞅,毋令赏心违。

形式: 古风

道中寄张孟奇太守

三峰天半出,苍翠望中遥。

石路紫烟积,山泉秋雨飘。

梅花频入梦,琪树远相邀。

愿托双飞燕,从君度铁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始渡罗阳水历诸峰

夙龄慕名山,心常恋仙阙。

及此释尘鞅,清秋驾言发。

沿溪行必尽,陟岭力务竭。

飞泉既汹涌,连峰复嵂崒。

槎枒石门邃,欹侧苔径滑。

花明逢洞口,木落见山骨。

谷静猿啸悲,云深飞鸟没。

优哉山水都,信矣仙灵窟。

餐彼岭上霞,弄此松下月。

灵襟日潇洒,坐见生绿发。

寄谢赏心人,毋令蕙草歇。

形式: 古风 押[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