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礼瓦屋和尚塔偈

大空无尽劫成尘,玄步孤高物外人。

日本国来寻彼岸,洞山林下过迷津。

流流法乳谁无分,了了教知我最亲。

一百六十三岁后,方于此塔葬全身。

形式: 偈颂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勾令玄所作,名为《敬礼瓦屋和尚塔偈》。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禅宗修行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终极状态的独到见解。

"大空无尽劫成尘"一句,直接点出了时间流转、宇宙更迭的宏观视角,以及个体生命在其中微小而短暂的存在状态。这里的“大空”指的是广阔的虚空,也象征着无边无际的真理;“劫成尘”则是说时间长河不断流转,最终万物皆归于尘土。

"玄步孤高物外人"一句,描绘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清净与超脱。这里的“玄步”指的是深远悠久的脚步,象征着修行者的精神追求;“孤高”则表达了一种独立不羁、超然物外的心境。

"日本国来寻彼岸"一句,诗人提到了从遥远的异域(日本)来到中国求法,这里的“彼岸”在佛教中有解脱之意,象征着对岸,即涅槃界,也代表着心灵的解脱。

"洞山林下过迷津"一句,通过具体的地理环境描绘了一种精神修行的过程。“洞山”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名,但在这里更多地象征着内心深处的清净之地;“林下”则给人一种静谧、隐逸的感觉;而“迷津”则暗示了世间的复杂与迷惑。

"流流法乳谁无分,了了教知我最亲"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领悟和个人体验。“流流法乳”中的“法乳”是指佛法的甘露,这里形象地描绘了佛法如同甘美的奶水般滋润着每一个有缘之人的心灵;而“谁无分”则强调了每一个人都能从中获得自己的份额,体现了一种平等与普遍的精神。

"了了教知我最亲"一句,则更深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直接领悟和个人感受中的亲切感。这里的“了了”意味着明了、彻底了解,而“教知”则是指通过教诲来达到心灵上的共鸣。

最后两句"一百六十三岁后,方于此塔葬全身"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命态度和对死亡的平静接受。诗人提到了自己在极高年龄之后才选择安息,这不仅反映了他对于生命长度的超然,也体现了一种对于肉身消亡、精神永恒的信念。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时间、空间和生命终极状态的深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佛教禅宗修行的深入理解,以及他个人对于解脱与超越世俗束缚的追求。

收录诗词(1)

勾令玄(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延庆宫

一簇楼台地,嵯峨四面函。

路盘七折岭,坐对六时岩。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咸]韵

宿上清宫

寄宿翠微颠,身疑入半天。

晓钟鸣物外,残月落岩前。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先]韵

句(其四)

胚浑凿开元精结,三十六峰排截嶭。

形式:

句(其二)

无叶滋春色,有花开晚红。

形式: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