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客从东南西,遗我古镜屏。
圆明绝点滓,表里无遁形。
云是旧太守,思之我为铭。
吾惛不能进,何敢陈诸庭。
我闻生民初,五常具函灵。
器质欠推广,物欲加凋零。
眉睫近莫睹,稍远何能听。
君子抱明德,止善湛中扃。
静如昼有夜,动若渭流泾。
坐令方寸地,目睫何晶荧。
上天方于昭,皎彼垂日星。
五官属宰制,万化随指令。
留之千百载,犹足存典刑。
余心岂昧此,一念存芳馨。
在昔圣敬主,丹书刻方棂。
近者摩镜帖,字字炳丹青。
夫君往教意,大寐如得醒。
置之敬义堂,与世犹说铃。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遂的作品,名为《谢章季思惠镜屏》。诗中的“客从东南西,遗我古镜屏”表明有一位友人从远方来访,并赠送了一面古老的镜子作为礼物。镜子的描述“圆明绝点滓,表里无遁形”显示出这面镜制作精良,无论是外观还是内里的光泽都完美无瑕,没有任何瑕疵。
诗人随后提到这位友人可能是一位曾经的太守,诗中写道“云是旧太守,思之我为铭”,表达了对朋友身份的推测和对其赠送礼物的感激。然而,诗人的心境并不轻松,他感到自己无法与这份恩情相提并进,故有“吾惛不能进,何敢陈诸庭”之叹。
接着,诗人引入了古代圣明君子的典范,指出他们生来就具备五常(仁、义、礼、智、信)的美德,并且这些德行如同灵光般包容万物,但在现实中,这些器物和美好的愿望往往因为缺乏推广而逐渐消散,人们的欲望也随之增加,导致了世间的混乱。诗中的“眉睫近莫睹,稍远何能听”则是说即便是圣人,也难以洞察所有的事情。
诗中随后提到君子应当怀抱光明的德行,并且在内心深处保持善良,不外露于世。他们的行动如同昼夜更迭,静止时像静谧的夜晚,动作则如渭水般流畅自然。在有限的小空间里,他们目光炯炯,如同晶莹剔透。
诗人接着表达了对上天和万物运行规律的敬畏之心,并指出五官(古代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机构)遵循上天的旨意,施行各种改革和命令。这些都应被长久保存,为后世留下典范。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这面镜屏的珍视之情,以及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他提到古时圣明君主都会敬重这份恩德,将其镌刻于方正的棂椿上。近来,他亲自摩挲着这面镜子上的文字,每一个字都熠熠生辉,显露出丹青色的光泽。这份友情和教诲,如同一股清泉,让人豁然开朗。
诗中最后的“置之敬义堂,与世犹说铃”表明这面镜屏被安置在了一个叫做敬义堂的地方,并且将随着时间流逝,成为后人谈论和传颂的对象。这首诗通过对古镜屏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德行以及历史记忆的深刻感悟。
不详
风生松桧雨生杉,抖擞泥尘恨满衫。
从此便膺君命重,亦须昭穆葬江南。
道德文章满足翁,曾将佳句咏茅峰。
烧丹炼药非吾事,孝友神仙第一功。
文而博兮乐且有馀,武有勇兮莫之测窥,闽之南兮江之西。
俯视鼎镬兮犹一潢池,士怯且惰兮若奉骄儿。
一夫死兮百将莫支,提千人兮左右以之。
嗟平生之志兮马革裹尸,使畏死而偷生兮将形骸焉依。
欲向云端问子巢,陵虚骛远恐疲劳。
悬知实地平如掌,何处人间有此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