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李刚中

齐郎好诗风调清,语中有骨自老成。

愈镵愈出当有名,朅来宣城盖为倾。

文章不如金满籯,我昔曾力今乃惩。

少年平步取公卿,安用学此误平生。

形式: 古风

翻译

齐郎的诗歌风格清新,言语间透出坚韧,仿佛随着岁月积累而越发成熟。
他的才华越是磨砺,名声就会越响亮,他来到宣城,大概是为了震撼一方。
文章的价值并非仅在于财富,我过去曾为此付出努力,现在却感到这是教训。
年轻人轻易就能取得高位,何必学习这些,以至于耽误一生呢。

注释

齐郎:指诗人齐郎。
风调清:诗歌风格清新。
骨:坚韧,力度。
老成:成熟稳重。
镵:磨砺,雕刻。
有名:名声大噪。
朅来:到来,前往。
宣城:地名,古代文化中心。
倾:震撼,倾倒。
文章:文学作品。
金满籯:形容财富丰富。
力:努力。
惩:教训,反思。
少年:年轻人。
平步:轻易,迅速。
公卿:古代高级官员。
误平生:耽误一生,不值得。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张耒所作,名为《谢李刚中》。从艺术风格上看,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严谨、朴实的文笔和深邃的思想情感。

开篇“齐郎好诗风调清,语中有骨自老成”两句,表明诗人对齐next(某位诗人的字)的诗歌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诗风清新自然,语言中蕴含着坚实的内涵,这种才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臻完善。这里不仅展示了张耒对于诗艺的深刻理解,也透露出他对同辈文人的欣赏与认可。

接着“愈镊愈出当有名,朅来宣城盖为倾”两句,则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位诗人在文学上的造诣和成就将会更加显著,甚至能够使得宣城一带的人们也对其诗歌赞不绝口。这两句中,“镊”字使用得十分传神,它既描绘了诗人的不断磨练,也映射出其作品日渐完美的过程。

在“文章不如金满籯,我昔曾力今乃惩”这两句里,诗人以自谦的态度表达了对自己文学成就的反思。其中,“金满籯”是用来比喻文章价值和质量的极致,这里则意味着即便自己的作品再好,也不及他人的文章珍贵。这种谦逊之语,既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修养,也凸显出其对文学的执着追求。

最后,“少年平步取公卿,安用学此误平生”两句,则是表达了一种对于时光流逝和个人学术成就之间关系的感慨。诗人提到在年轻时便能够平步青云般地取得与古代伟大文学家如公、卿等人的成就相比肩的水平,反问自己为何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这种已经达到了顶峰的技艺,从而误度了整个生命。这里流露出诗人对于个人才华和历史巨匠之间比较所产生的深刻感悟。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张耒对齐next(某位诗人的字)的文学才华的高度评价,同时也透露出了诗人自己对于文学创作、个人成就与时间价值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味深长,充分体现了南宋时期文人的审美观念和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谢钱穆父惠高丽扇

三韩使者文章公,东夷守臣亲扫宫。

清严不受橐中献,万里归来两松扇。

六月长安汗如洗,岂意落我怀袖里。

中州剪就霜雪纨,千年淳风古箕子。

形式: 古风

谢黄师是惠碧瓷枕

巩人作枕坚且青,故人赠我消炎蒸。

持之入室凉风生,脑寒发冷泥丸惊。

梦入瑶都碧玉城,仙翁支颐饭未成。

鹤鸣月高夜三更,报秋不劳桐叶声。

我老耽书睡苦轻,绕床惟有书纵横。

不如华堂伴玉屏,宝钿敧斜云髻倾。

形式: 古风

道士矶

匡庐奠九江,苗裔遍南服。

横江蔽原野,内外实一族。

危矶插江生,石色擘青玉。

蛟龙穴乱石,猱玃在乔木。

我行季冬月,江迹在山腹。

扁舟如镜面,清净不可触。

跻攀既不可,千古长幽独。

缅想邃古初,巢居戒樵牧。

形式: 古风

鲁直惠洮河绿石研冰壶次韵

洮河之石利剑矛,磨刀日解十二牛。

千年虏地困沙砾,一日见宝来中州。

黄子文章妙天下,独有八马森幢旒。

平生笔墨万金值,奇煤利翰盈箧收。

谁持此研参案几,风澜近手寒生秋。

抱持投我弃不惜,副以清诗帛加璧。

明窗试墨吐秀润,端溪歙州无此色。

野人斋房无玩好,惭愧衣冠陈裸国。

晁侯碧海为文词,盘薄万顷澄清漪。

新篇来如彻札箭,劲笔更似划沙锥。

知君自足报苍璧,愧我空赋琼瑰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