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牧堂青岩图

重崖叠巘气冥冥,寄尔乾坤一草亭。

壁上龙蛇藤补屋,枕边风雨树穿棂。

才名此日兼三绝,笔墨他年护百灵。

岂合斯人老丘壑,将来麟阁要丹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高远的山水画卷。首联“重崖叠巘气冥冥,寄尔乾坤一草亭”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山峦重重、云雾缭绕的壮丽景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幽深神秘的世界之中,而“寄尔乾坤一草亭”则点明了在如此宏大的自然景观中,有一座简朴的小亭子静静地坐落在天地之间,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颔联“壁上龙蛇藤补屋,枕边风雨树穿棂”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生动与自然的野趣。壁上的藤蔓如同龙蛇般蜿蜒盘旋,既为破旧的房屋增添了几分生机,也象征着自然界的顽强生命力;而枕边的树木在风雨中穿棂而过,则展现了自然界的力量与动态美,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颈联“才名此日兼三绝,笔墨他年护百灵”赞美了李牧堂的才华横溢,不仅在当代享有盛名,其作品还能在未来保护和传承百灵之神韵,表达了对艺术家及其作品深远影响的肯定与敬仰。

尾联“岂合斯人老丘壑,将来麟阁要丹青”则是对李牧堂艺术生涯的期待与祝愿。诗人认为,李牧堂不应仅仅满足于隐居山林,他的艺术成就应该被世人所铭记,希望他能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样,通过绘画(丹青)被后世所传颂,留下不朽的艺术遗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李牧堂青岩图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寄托了对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崇高评价与美好祝愿,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中元

裁莲作灯灯七叶,百万光从水间出。

凤膏著露精灵愁,蚖脂映溜蛟龙泣。

回光却射恒河边,极天饿鬼来如烟。

幡幢花果遍世界,哭来笑去风飘然。

东家女儿巧心思,剪得浓花似侬媚。

自礼金仙守夜分,不捲风帘养灯穗。

五更以后珠斗斜,野火散灭人还家。

嫩凉各抱兰气宿,遍地露虫鸣纬车。

孤馆空香步尘迹,似有秋魂吊书客。

为君更唱鲍家诗,愁烟袅尽东方白。

形式: 古风

秋夜

烛跋烧残拥薄衾,绕庐策策响疏林。

漏沈二十五声点,雁送三千馀里音。

栎社人间几零落,桂丛天半自阴森。

蹉跎淮海谁相讯,梦向白云迷故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晓起

昨夜朣胧月,今朝瑟䫻风。

琴心来海上,客思满江东。

馆谷充新秫,园蔬进晚菘。

眼看时节改,愁寂感秋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史戺安之颍州便道见访(其一)

晓闻乡语蓦然惊,自起开门握发迎。

鬓上吴盐今几叠,梦中楚雨昨三更。

若轮事业头颅在,莫数儿童项领成。

绝倒行藏同佼佹,君为书记我经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