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佛教修行场景。首句“白云藏古寺”,以白云隐现于古寺之间,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接着,“钟磬出东林”一句,通过钟声和磬音的悠扬,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庄严与静谧。
“殿覆千年树,台封百尺阴”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古寺的悠久历史与自然界的沧桑变化巧妙结合,既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佛法的永恒。接下来,“一灯悬慧照,片月见禅心”则通过一盏孤灯和一轮残月,象征着修行者内心的光明与禅定的境界,同时也表达了对智慧与禅悟的追求。
最后,“愿受维摩戒,空山理梵音”表达了诗人希望像维摩诘那样,接受佛法的教诲,在空寂的山中,理出纯净的梵音,即在寂静中领悟佛法真谛,达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佛教精神的深刻感悟,展现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独特理解与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