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沈知丞园

曲径芳塘百亩园,更无烦暑碍风烟。

留春庭院花如锦,迎月楼台柳舞绵。

邺架插书金屋底,秦筝度曲绿衣前。

主人宴罢归来晚,银烛高烧月午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弯曲的小路通向芳香的池塘,百亩大的园林里没有炎热和烟尘的烦恼。
春天的庭院花朵如锦绣般繁盛,迎接着月光的楼台边,柳树轻轻摇曳。
在金碧辉煌的屋子里,书架上堆满了书籍,绿色的丝织品前演奏着秦筝的乐曲。
主人宴会结束归来已很晚,明亮的银烛在午夜的月光下燃烧。

注释

曲径:弯曲的小路。
芳塘:芳香的池塘。
百亩园:百亩大的园林。
烦暑:炎热。
碍:妨碍。
留春:留住春天。
花如锦:花朵如锦绣。
迎月楼台:迎接月光的楼台。
柳舞绵:柳树轻柔地摇摆。
邺架:书架。
金屋:金碧辉煌的屋子。
秦筝:古代的一种弦乐器。
绿衣:绿色的丝织品。
宴罢:宴会结束。
归来晚:归来得很晚。
银烛:明亮的银烛。
月午天:午夜的月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示了一个幽静而美丽的私家园林。开篇“曲径芳塘百亩园”即设定了一个占地广阔、景色宜人的园林氛围。诗人通过“更无烦暑碍风烟”表达了这个园林在炎热夏季依然清凉自如,未受高温困扰,这里既有自然的风光,也有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接着,“留春庭院花如锦,迎月楼台柳舞绵”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园中的景色。这里不仅是春天的盛况,而且是在夜晚,以“迎月”为动作,将月光与楼台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意境。而柳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如同舞蹈一般,增添了一份柔美。

诗的后半部分,“邺架插书金屋底,秦筝度曲绿衣前”则转向室内生活。这里的“邺架”和“秦筝”都是古代乐器,而“金屋”通常象征高贵或深居简出,这里可能暗示主人家境富裕且有文化素养。而主人在室内以绿衣着装,伴随琴声度过悠长的时光,流露出一种超脱红尘、享受独自时光的心境。

最后,“主人宴罢归来晚,银烛高烧月午天”则展现了一个宴会结束后的夜晚场景。主人在宴席后回到家中,而“银烛高烧月午天”的描写,则是对时间和氛围的精妙刻画,通过蜡烛与明亮的月光相互映照,营造出一种既温馨又安宁的夜晚气息。

整首诗通过对园林、室内生活以及宴会后归家的描绘,展现了主人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对美好事物的享受和品味。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环境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1)

壶韬(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山居颂

呵呵呵,瘦松寒竹锁清波。

有时独坐磐陀上,无人共唱太平歌。

朝看白云生洞口,暮观明月照娑婆。

有人问我居山事,三尺杖子搅黄河。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夏日过庄严寺寺僧索诗为留三绝拉舍弟同赋(其二)

病起支离倚瘦筇,幅巾芒屩竹阴中。

闻蝉未有惊人句,且就禅床一榻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夏日过庄严寺寺僧索诗为留三绝拉舍弟同赋(其三)

机杼声中禾稻肥,畴瓜区芋绿成畦。

田家乐事今如许,何日边城息鼓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夏日过庄严寺寺僧索诗为留三绝拉舍弟同赋(其一)

十里溪桥梵宇新,那知陌上涨红尘。

老僧苦要题名姓,不道林泉皆故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