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露华先遣曲尘收,要产英豪奠九州。
织女槎回逢八月,老人星见恰中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景象,露水已降,如同细尘般悄然洗净万物,预示着英雄人物将要崭露头角,奠定国家的基石。诗人巧妙地将时间点定在八月织女乘槎回归的时刻,象征着女性的智慧和力量,而中秋老人星的出现,则寓意着岁月更迭,正值团圆与丰收的佳节。整首诗寓含深意,展现出对贤才的期待和对季节变迁的感慨,体现了宋代诗人曾协的细腻观察与哲思。
不详
南宋诗人。著名宋朝官吏。曾肇之孙。曾巩之侄孙。宋绍兴年间,举进士不第,以荫授长兴、迁嵊县丞,继为镇江、临安通判。孝宗乾道七年(1171)知吉州,改抚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五四、五五),终知永州(今湖南零陵)。乾道九年(1173)卒。善诗文。世称“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敦)
暗绿团团树,浮苍浅浅山。
不须吟些些,幽韵已班班。
自耸干霄势,应怜望岁心。
试将肤寸泽,来作济时霖。
月当亭午憩纤阿,拟逐香风到大罗。
急作新诗报天上,更凭阿监一声歌。
猛士相逢亦破颜,恰如组练壮师干。
谁令野宿三更月,缀铁成衣彻骨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