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猛士相逢亦破颜,恰如组练壮师干。
谁令野宿三更月,缀铁成衣彻骨寒。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勇猛之士相遇的情景,他们面对彼此,连平日严肃的表情也为对方的气势所动,仿佛军队中的精锐装备,增强了整体的战斗力。诗人以"组练壮师干"比喻他们的精神面貌,形象生动。接着,诗人通过描述他们在野外露宿,只有三更月色相伴,身披冰冷的铁衣,表现出他们的坚韧与勇气,以及环境的艰苦。整首诗以细节描绘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和共克时艰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边塞或军旅诗的特色。
不详
南宋诗人。著名宋朝官吏。曾肇之孙。曾巩之侄孙。宋绍兴年间,举进士不第,以荫授长兴、迁嵊县丞,继为镇江、临安通判。孝宗乾道七年(1171)知吉州,改抚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五四、五五),终知永州(今湖南零陵)。乾道九年(1173)卒。善诗文。世称“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敦)
幽姿健骨两相看,二绝真成聚莫干。
好学纫兰供楚佩,琼琚端可胜金寒。
骚人岂作腐儒酸,逸气清霄坐可干。
东阁只今诗兴动,韩豪元不似郊寒。
淮上营屯尽偃戈,官军从此罢经过。
且书太史丰年瑞,不数周公异亩禾。
儿孙力作莫辞勤,仁政如天四海春。
尽说干汤功已就,泽流莘野并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