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平乐·山阳舟次》由清代诗人蔡灿所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水乡春景图。
开篇“柳花如雪”,以“如雪”形容柳花之白,形象地展现了春天柳树繁花似雪的景象。接着“浪打船头湿”,通过“浪打”这一动态描写,不仅表现了水上的波涛起伏,也暗示了行舟于水中的情境,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
“浊酒瓦盆聊醉月”,诗人以“浊酒”与“瓦盆”这样的简朴之物,表达了在月光下饮酒自醉的闲适心情,体现了诗人对生活质朴情趣的追求。“消受东风寒食”,“东风”指春风,“寒食”是清明节前一天的传统节日,在此句中,诗人借“寒食”时节,描绘了春风拂面的温暖与生机,同时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溪头荠菜开花”,“荠菜”是一种常见的野菜,其花期正值春末夏初,诗人在这里巧妙地将荠菜开花与春天的生机勃勃联系起来,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色彩和层次感。“前村已卖新茶”,“新茶”指的是刚采摘的茶叶,这句不仅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繁忙与活力,也暗示了季节更替,春意盎然。
“回首夕阳西下,山僧曳杖回家”,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夕阳西下,山间僧人手执拐杖缓缓归家。这不仅是对一天结束的自然描绘,也是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与赞美。整个诗句充满了淡淡的诗意和悠远的意境,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山水之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综上所述,《清平乐·山阳舟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充满情感与画面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