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北山何先生故宅

青云不在金华巅,白云孤起金华岑。

百世相传勉斋学,四书谁识晦翁心。

水流盘涧自深浅,月照北山无古今。

人问故庐何处是,门前松桂蔚成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青云不再于金华峰顶,白云独自升起在那金华山岭。
千百年来,人们传承着勉斋的学问,但又有谁能真正理解晦翁的内心世界。
溪水在山谷间自由流淌,无论深浅,月光洒在北山,不分古今。
当有人询问我旧居在哪里,只看见门前松桂已蔚然成林。

注释

青云:比喻高官显位。
不在:不在于。
金华巅:金华山的山顶。
孤起:孤独地升起。
勉斋:指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南宋著名理学家。
识:理解。
晦翁:朱熹的别称。
水流:溪水流动。
盘涧:弯曲的山谷。
古今:时间的长河。
故庐:旧居,故乡。
松桂:松树和桂树,象征长寿和高洁。
蔚成林:繁茂成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山中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古贤学者何先生的怀念之情。

开篇“青云不在金华巅,白云孤起金华岑”,设定了一个清远的意境。这里的“金华”指的是北山,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北山的高峻和白云的孤独。

接着,“百世相传勉斋学,四书谁识晦翁心”,表达了诗人对于何先生学问深邃的敬仰。勉斋即何先生故居,这里提到“百世相传”,显示了何先生学问的影响力。而“四书”指的是儒家经典中的《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诗人通过反问,强调了何先生对这四部经典有着深刻理解,而这种理解不为世人所识。

第三句“水流盘涧自深浅,月照北山无古今”,则是景物描写。这里的“水流”和“月照”,营造出一幅动静结合、自然与时光超脱的画面。“深浅”与“无古今”均暗示了时间的永恒性,以及诗人对于北山及其故居的情感。

最后,“人问故庐何处是,门前松桂蔚成林”,则转向对何先生故居的探寻。通过询问故庐的方位,以及“门前松桂蔚成林”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于古贤学者生活环境的好奇和尊崇。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北山为背景,以自然景物为载体,抒写了诗人对何先生的怀念,以及对其学问的赞赏。通过生动细腻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敬意和深情。

收录诗词(205)

于石(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吾家(其二)

明月成三友,青山结四邻。

家贫猿执爨,林静鸟司晨。

好竹能医俗,幽花不媚人。

盘餐何所有,春韭与秋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吾家(其一)

松阴六七里,茅屋两三家。

坡煖四时笋,溪寒五月花。

泉声挟风雨,云气走龙蛇。

谁谓谋生拙,门前数亩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赤松宫

几人学道得成仙,兄弟俱仙世所难。

白石不随秋草烂,赤松长锁暮云寒。

月涵古井一泓碧,云护空山半粒丹。

我欲乘风蜕凡骨,愿随鸡犬事刘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邵氏园亭

曲曲亭台日月春,人间荣辱两无闻。

梅边读易分明月,松下敲棋碎白云。

东里先生新酿酒,北山逋客旧移文。

家传应得青门趣,手种园瓜手自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