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青云不在金华巅,白云孤起金华岑。
百世相传勉斋学,四书谁识晦翁心。
水流盘涧自深浅,月照北山无古今。
人问故庐何处是,门前松桂蔚成林。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山中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古贤学者何先生的怀念之情。
开篇“青云不在金华巅,白云孤起金华岑”,设定了一个清远的意境。这里的“金华”指的是北山,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北山的高峻和白云的孤独。
接着,“百世相传勉斋学,四书谁识晦翁心”,表达了诗人对于何先生学问深邃的敬仰。勉斋即何先生故居,这里提到“百世相传”,显示了何先生学问的影响力。而“四书”指的是儒家经典中的《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诗人通过反问,强调了何先生对这四部经典有着深刻理解,而这种理解不为世人所识。
第三句“水流盘涧自深浅,月照北山无古今”,则是景物描写。这里的“水流”和“月照”,营造出一幅动静结合、自然与时光超脱的画面。“深浅”与“无古今”均暗示了时间的永恒性,以及诗人对于北山及其故居的情感。
最后,“人问故庐何处是,门前松桂蔚成林”,则转向对何先生故居的探寻。通过询问故庐的方位,以及“门前松桂蔚成林”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于古贤学者生活环境的好奇和尊崇。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北山为背景,以自然景物为载体,抒写了诗人对何先生的怀念,以及对其学问的赞赏。通过生动细腻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敬意和深情。
不详
明月成三友,青山结四邻。
家贫猿执爨,林静鸟司晨。
好竹能医俗,幽花不媚人。
盘餐何所有,春韭与秋莼。
松阴六七里,茅屋两三家。
坡煖四时笋,溪寒五月花。
泉声挟风雨,云气走龙蛇。
谁谓谋生拙,门前数亩瓜。
几人学道得成仙,兄弟俱仙世所难。
白石不随秋草烂,赤松长锁暮云寒。
月涵古井一泓碧,云护空山半粒丹。
我欲乘风蜕凡骨,愿随鸡犬事刘安。
曲曲亭台日月春,人间荣辱两无闻。
梅边读易分明月,松下敲棋碎白云。
东里先生新酿酒,北山逋客旧移文。
家传应得青门趣,手种园瓜手自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