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名为《为严藕渔宫允题绿端砚五首(其五)》。诗中以“巧匠何年琢翠屏”开篇,巧妙地将绿端砚比作精美的翠屏,暗示了砚台的珍贵与工艺之精湛。接着,“一泓秋水在闲庭”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砚中的墨池比作秋日的湖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雅致的氛围。
“岣嵝绿字遥相待”则进一步描绘了砚上刻有的文字,仿佛是岣嵝山上的绿色字迹,遥遥相待,寓意着文人墨客对知识与文化的追求和传承。最后,“细写文章入汗青”表达了通过书写文章,将个人的思想与成就留名青史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对于文学与历史的深刻认识和崇高理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绿端砚的精美与价值,更寄托了诗人对于文化传承与个人理想的思考,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