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用亨诸篆体歌

维周大篆成史籀,宣圣传经制蝌蚪。

总因仓颉见鸟迹,象形置书变来久。

李斯小篆类玉箸,钟鼎鱼虫分众手。

碧霄鸾凤漫回翔,沧海蛟螭互蟠纽。

有如垂露杨柳叶,或似委薤剑环首。

许慎程邈评已彰,馀子纷纷亦何有。

有唐阳冰号高古,常拓鸿都峄山谱。

新泉丹井尚幸存,缨络麒麟折钗股。

刻符摹印气候形,义理深关非小补。

南阳髯翁学古书,雅与秦汉参锱铢。

古文奇字荡胸臆,岂若俗工讹鲁鱼。

自言初习胜国时,玉雪左丞吾所师。

荻茎锥沙指画腹,廿年勤苦求妍姿。

呜呼方今世雍熙,明良际遇千载期。

大书功德勒金石,绝胜草草人间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王行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尤其是篆书的赞美之作。诗中首先提及了周朝的大篆和史籀,以及孔子传经的蝌蚪文,强调了文字起源的演变过程。接着,诗人提到了李斯的小篆,以其如玉筷子般的精致,以及钟鼎上的各种不同风格,展现了篆书的多样性和技艺之精。他还描绘了篆书的形态之美,如鸾凤翱翔、蛟螭盘绕,形象生动。

诗人以垂露杨柳叶和剑环首为喻,形容篆书的线条流畅和造型各异。他高度评价了许慎和程邈对篆书的研究,认为他们的评述具有权威性。然后,他赞扬唐代阳冰的篆书风格高古,以及阳冰对峄山等名碑的拓本工作。他还提到一些珍贵的篆书作品,如新泉丹井的铭文,其价值不菲。

诗人对南阳的书法家滕用亨推崇备至,称其学习古书深入,能与秦汉时期的大师相媲美。他认为滕用亨的书法不仅技艺精湛,更在于其对古文奇字的理解和情感投入,远超一般工匠的粗陋之作。最后,诗人感叹在太平盛世,书法艺术得以发扬光大,滕用亨的大书功德被镌刻于金石之上,超越了寻常碑文的简陋。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历史典故,展示了篆书艺术的魅力,同时也表达了对滕用亨这样书法大家的敬仰之情。

收录诗词(118)

王行(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半轩,亦号楮园。淹贯经史百家,议论踔厉。元末授徒齐门,与高启、徐贲、张羽等号为十友,又称十才子。富人沈万三延为家塾师。明洪武初,有司延为学官。旋谢去,隐于石湖。赴京探二子,凉国公蓝玉聘于家馆。蓝玉党案发,行父子坐死。能书画,善泼墨山水,有《二王法书辨》,另有《楮园集》、《半轩集》等

  • 字:止仲
  • 号:淡如居士
  • 籍贯:元明间苏州府吴县
  • 生卒年:1331—1395

相关古诗词

高房山寒江孤岛图

千山万山重复重,烟岚草树深莫穷。

高堂大轴示宽广,要以笔力誇奇雄。

青红苍翠满缣素,缺处残碧分遥峰。

虽云眼底供一快,未见阔远开心胸。

历观画史每如是,意谓此法由来同。

昨尝凌秋㴑扬子,一舸缥缈乘长风。

洪波舂天渺无际,出没但有孤轮红。

中泠盘陀瞬息过,回首浮玉云涛中。

乃知山水有佳处,到此始觉飞埃空。

当时海岳应饱见,落墨便自超凡庸。

不将层叠竞工巧,遂使气象齐鸿濛。

平生爱画惟爱此,苦恨妙法无能攻。

九州之表有人物,意匠彷佛宗南宫。

莫言未入米家奥,百年犹数房山翁。

兹图咫尺便千里,生绡数幅徒为功。

亦知盘礴意有在,正欲逐米追高踪。

爱之歌咏乃常理,好事况有天随宗。

同观何人江海客,气似贯月书艎虹。

文辞澜翻沛难禦,奔走风雨驱丰隆。

古称珠玉在我侧,濡翰自愧言非工。

黄尘城郭久见困,何地閒静能相容。

诗成忽复三叹息,矫首长望青冥鸿。

形式: 古风

题赵元临高房山钟观图

北苑貌山水,见墨不见笔。

继者惟巨然,笔从墨间出。

南宫实游戏,父子并超轶。

岂曰董是师,赓歌偶同律。

高侯生古燕,下笔蜕凡骨。

舂容米家气,荦确老僧质。

沄沄水墨中,探破造化窟。

尝图得钟观,景象照云日。

长松更飞泉,霞彩互飘歘。

今朝见兹画,临写意无失。

惨淡入窈冥,棱层隔岑蔚。

乃知赵云子,后欲复奇逸。

高堂时一舒,六月气萧瑟。

平生丘壑性,尘土欣已拂。

因之兴我怀,山中斸苓术。

形式: 古风

次韵杨孟载见寄

怀刺归来卧枕书,白云满榻闭门初。

草《玄》未信扬雄病,礼法从知阮籍疏。

短障夕阳悲蟋蟀,方塘秋水老芙蕖。

南村口燥呼难得,一任狂风捲弊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次韵高季迪见寄

廿载谁询独处情,翛然江郭养馀清。

老颜照水同梅瘦,短发临风斗雪明。

寒雁联行轻落渚,晚鸦结队远归城。

匆匆岁暮相思切,又辱沙塘折简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