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吴宿威大行宿威江右抚州人予督学日君正在校艺之列魁乡荐时予犹在治比登甲第拜美官尝自京华遥有来简兹赍哀诏至蜀公毕叙旧忠厚周致故于其去也赠之以此

昔有数日雅,别后恒悬悬。

英姿多逸才,淩云气翩翩。

连捷跻显仕,道谊名流先。

万里曾缄鸿,蓍簪重遗捐。

忽朝捧丝纶,骢马临西川。

清白节淩厉,雍容礼周旋。

在远逢故知,胜若闻跫然。

爱君器量优,感我毛发鲜。

我衰苦迷途,君壮当著鞭。

伟哉吴草庐,典则乡邦贤。

六籍据地厚,寸心蘸高天。

行台观省箴,明通得真诠。

惟惭程较书,赘疣复闲言。

虽当哀恸馀,忍别强成篇。

聊挥陟釐纸,不写薛涛笺。

因君惜菅蒯,持赠挠渠前。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苏葵为友人吴宿威所作的赠别之作。诗中充满了对吴宿威才华、品德和成就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其离去的不舍。

首句“昔有数日雅,别后恒悬悬”,点明了两人往日的友情深厚,分别之后,心中常怀思念。接着,“英姿多逸才,淩云气翩翩”赞扬了吴宿威的出众才华和超凡气质。随后,“连捷跻显仕,道谊名流先”描述了吴宿威在仕途上的成功与名声,以及他在道德和友谊方面的卓越表现。

“万里曾缄鸿,蓍簪重遗捐”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表达了吴宿威在远方的成就和贡献,以及他再次返回家乡的慷慨与无私。接下来,“忽朝捧丝纶,骢马临西川”描绘了吴宿威突然得到晋升,成为西川的重要官员的情景。

“清白节淩厉,雍容礼周旋”赞美了吴宿威的高尚品格和优雅风度。“在远逢故知,胜若闻跫然”表达了在远方遇到老朋友的喜悦之情。“爱君器量优,感我毛发鲜”进一步强调了对吴宿威的敬佩和感激。

“我衰苦迷途,君壮当著鞭”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老体衰、迷失方向的感慨,以及对吴宿威年轻有为、积极进取的羡慕。“伟哉吴草庐,典则乡邦贤”称赞吴宿威是家乡的杰出人物。“六籍据地厚,寸心蘸高天”形容吴宿威学问深厚,心怀高远。

“行台观省箴,明通得真诠”表明吴宿威在政务上明智通达,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惟惭程较书,赘疣复闲言”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谦逊和对吴宿威才能的钦佩。“虽当哀恸馀,忍别强成篇”体现了诗人面对离别的悲伤,仍尽力完成赠诗的情感。

最后,“聊挥陟釐纸,不写薛涛笺”说明诗人选择使用普通的纸张书写,而不是华丽的薛涛笺,体现了对吴宿威朴实无华品质的认同。“因君惜菅蒯,持赠挠渠前”表达了诗人希望这份礼物能表达他对吴宿威的深情厚谊,并在吴宿威离开之前亲自递送。

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不仅展现了吴宿威的个人魅力和成就,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收录诗词(683)

苏葵(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陈梦祥宪副寄其所作读陈公甫行状辨示予大约为作状者之过褒设也予喜其论之正赋古选报之

画虎不画势,其虎威不扬。

称麟不称异,其麟不为祥。

彪炳与仁厚,形性固有常。

虽不骇观听,虎与麟何伤。

所以程叔子,题墓不厚张。

所以黄勉斋,作状谨精详。

两楹梦奠后,千古谁能方。

颜孟逮程朱,恂恂弟子行。

况又不数子,百步窥宫墙。

均为圣贤徒,等级分阶堂。

指山谓山高,指水谓水长。

人人皆信之,更不事惊惶。

谓山即泰华,谓水即海洋。

闻者必骋啄,咸以言为狂。

周易贵无妄,无妄道自彰。

吁嗟程九辈,礼乐徒纷庞。

形式: 古风

代送张宪副仲明致政还楝庄

群鹤下阶除,饮啄恒依人。

一鹤忽飞去,翩翩脱嚣尘。

仰盻不可从,长颈空延伸。

遂作相送鸣,戛然彻苍旻。

鹤飞向何之,不集松与筠。

婆娑楝吐花,结实枝头殷。

鹓雏嫌腐鼠,啄食时时臻。

鹤投楝花丛,恰与鹓雏邻。

行藏各有志,以道为持循。

送送难为情,酩酊河之漘。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代谈时英宪副作谈湖州人也

四明与苕溪,烟水本相接。

几年乡井心,促膝灯下说。

一朝先我归,送送不易别。

我怀君当知,有梦逐征楫。

在禄匪恋荣,解组非慕洁。

何当柏台霜,不及楝庄月。

抱琴懒鸣弦,倚剑厌吹吷。

至情默绸缪,酒尽舟柁捩。

形式: 古风

江上与舟师言

船开趁南风,亦有北风日。

天风自靡常,逆顺变倏忽。

扁舟波浪深,帆樯碇柁繂。

一物苟不牢,顺风亦有失。

三老向我言,自少舟为室。

彭蠡及洞庭,往来岁六七。

逢时不甘迟,背时不贪疾。

等閒理吾舟,劳勚难殚述。

弊者图维新,疏者思以密。

樯高不尽帆,楫健宁竭术。

未雨愁阴霾,在通虑浅窒。

持此数十年,恒获济川吉。

今人浑靠天,自治却草率。

南风笑嘻嘻,北风嗟郁郁。

争先与怨迟,二者递惊怵。

值浅竭篙力,力尽志亦屈。

得风满张帆,帆朽舟亦卼。

结发事江湖,白首靡一失。

小大事则殊,至理亮仿佛。

我闻顿拊髀,理到言且质。

因之制行藏,何往不自逸。

饶谁身外名,进我杯中物。

醉来揭孤篷,傲睨天地阔。

逆顺吾不知,迟速安暇恤。

孤兴寄青山,匡庐遥崒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