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歌(其九)

欢心杨柳花,春风为颠倒。

到头有感化,不离浮萍草。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皓]韵

鉴赏

这首诗《子夜歌(其九)》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里杨柳花随风飘扬的情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沉感慨。

“欢心杨柳花,春风为颠倒。” 开篇以“欢心”二字定调,将杨柳花在春风中的轻盈舞动比作是春天的欢愉,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色彩。接着,“春风为颠倒”一句,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将春风人格化,使其仿佛能颠倒世间万物,生动展现了春风吹拂下杨柳花的飘逸姿态。

“到头有感化,不离浮萍草。” 最后两句则转向哲思,表达了对生命与时间流转的深刻感悟。这里的“感化”不仅指自然界的变化,更蕴含着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不离浮萍草”则以浮萍草的短暂与易逝,象征着人生如梦,世事无常。整句诗通过对比杨柳花的短暂美丽与浮萍草的易逝,传达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与感慨。

综上所述,《子夜歌(其九)》通过描绘春日杨柳花的美丽景象,巧妙融入了对生命、时间与自然变化的深刻思考,展现出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子夜歌(其十)

愿因斗酒会,发欢桃花容。

蹉跎自不饮,双杯持劝侬。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冬]韵

四时子夜歌(其一)

春鸟既集渚,春花复著林。

高台不可望,春色荡侬心。

形式: 乐府曲辞 押[侵]韵

四时子夜歌(其二)

绮窗媚初月,罗帐褰春风。

欢复自顾虑,崎岖当奈侬。

形式: 乐府曲辞

四时子夜歌(其三)

三伏天雨火,郎但笼窗坐。

何处汲寒浆,金瓶井中堕。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