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子洪善北来言及近年吴中有开淞江之役书此示之

淞江东流水波缓,王莽之际尤枯旱。

平野云深二陆山,荒陂草没吴王馆。

五十年来羹芋魁,顿令泽国生蒿莱。

岂无循吏西门豹,停车下视终徘徊。

少时来往江东岸,人代更移年纪换。

即今海水变桑田,况于尔等皆童丱。

乍看畚锸共欢呼,便向污邪祝一壶。

岂知太平之世饴甘荼,川流不盈泽得潴。

风雨时顺通祈雩,春祭三江,秋祭五湖。

衣冠济济郊坛趋,岁输百万供神都。

江头担酒肴,江上吹笙竽,吏无敲扑民无逋。

嗟余已老何时见,久客中原望乡县。

那闻父老复愁兵,秦关楚塞方酣战。

忽忆秋风千里莼,淞江亭畔坐垂纶。

还归被褐出负薪,相逢绝少平生亲,怪此伧夫是何人。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由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名为《兄子洪善北来言及近年吴中有开淞江之役书此示之》。诗中描绘了淞江的自然景观,以及历史变迁对这片土地的影响。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过去与现在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首句“淞江东流水波缓”,以缓慢流动的淞江水起笔,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的氛围。接下来,“王莽之际尤枯旱”一句,将时间拉回至东汉末年,暗示了历史上的干旱灾情,为后续的叙述埋下伏笔。

“平野云深二陆山,荒陂草没吴王馆”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的变化,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二陆山、吴王馆等意象,既是对古代历史的追忆,也寓含着对过往辉煌与现今荒凉的对比。

“五十年来羹芋魁,顿令泽国生蒿莱”描述了五十年间,由于某种原因(可能是指治理或开发),原本肥沃的土地变得贫瘠,象征着社会环境的恶化。

“岂无循吏西门豹,停车下视终徘徊”一句,借用了西门豹的故事,表达了对于有能力治理地方、改善民生的官员的渴望与期待。

“少时来往江东岸,人代更移年纪换”、“即今海水变桑田,况于尔等皆童丱”等句,通过时间的流转,展现了历史的变迁和个人生命的无常。

“乍看畚锸共欢呼,便向污邪祝一壶”描绘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团结与希望,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岂知太平之世饴甘荼,川流不盈泽得潴”、“风雨时顺通祈雩,春祭三江,秋祭五湖”等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和谐、自然与人文相互依存的美好愿景。

“衣冠济济郊坛趋,岁输百万供神都”、“江头担酒肴,江上吹笙竽,吏无敲扑民无逋”等句,展现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与人民生活的富足。

最后,“嗟余已老何时见,久客中原望乡县”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忧虑。“那闻父老复愁兵,秦关楚塞方酣战”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忽忆秋风千里莼,淞江亭畔坐垂纶”、“还归被褐出负薪,相逢绝少平生亲,怪此伧夫是何人”等句,则通过回忆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际遇的感慨与对人性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变迁、社会生活等多个层面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

收录诗词(407)

顾炎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字:忠清
  •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 生卒年:1613.7.15-1682.2.15

相关古诗词

闰五月十日(其一)

重逢闰五日,澶漫客山东。

郡国戈鋋里,园陵灌莽中。

草穿新垒绿,花隔旧京红。

更忆王符老,飘沦恨不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闰五月十日(其二)

春秋书鲁月,犹是谓文王。

旧国还丰镐,遗民自夏商。

神游弓剑远,天与卦爻长。

此日追休烈,于戏不可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过张贡士尔岐

缁帷白室睹风标,为叹斯人久寂寥。

济水夏寒清见底,石田春润晚生苗。

长期六籍传无绝,能使群言意自消。

窃喜得逢黄叔度,频来听讲不辞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送程工部葬

文献巳沦亡,长者复云徂。

一往归重泉,百年若须臾。

寥寥杨子宅,恻恻黄公垆。

挥涕送故人,执手存遗孤。

末俗虽衰漓,风教犹未渝。

愿与此邦贤,修古敦厥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