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西施

霜老梧宫处处秋,落英谁照夜深游。

空悬万古姮娥影,长对含情越女愁。

隐约捧心怜露冷,昏黄香径见风流。

更残莫上苏台望,地白天寒不可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以月下的西施为题材,描绘了一幅凄美而又充满情感的画面。首句“霜老梧宫处处秋”以“霜老梧桐”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营造出一种深秋的氛围。接着,“落英谁照夜深游”一句,通过问句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于无人陪伴、独自游走于深夜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西施的孤独与寂寞。

“空悬万古姮娥影,长对含情越女愁”两句,将西施与嫦娥并提,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赋予了西施超凡脱俗的气质。同时,通过“含情越女愁”这一描述,展现了西施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忧虑。

“隐约捧心怜露冷,昏黄香径见风流”则进一步刻画了西施的形象。通过“捧心”这一动作,形象地表现了她的柔弱与哀愁;而“怜露冷”则体现了她对自然界的敏感与细腻感受。在“昏黄香径”中,西施的风姿得以展现,既美丽又略带忧郁,充满了诗意。

最后,“更残莫上苏台望,地白天寒不可留”表达了诗人对西施命运的同情与无奈。苏台,是古代传说中西施居住的地方,此处用以象征西施的过去与现在。诗人劝告西施不要再回望过去,因为现实中的地天寒冷,已不适合她停留,暗含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下游走的西施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美感与情感深度,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人生以及自然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517)

彭孙贻(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 称谓:管葛山人
  • 字:仲谋/羿仁
  • 号:茗斋
  •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 生卒年:1615~1673年

相关古诗词

醉杨妃

秋入霜林蕊渐肥,阿环风态见应稀。

祇应半睡难胜酒,想到馀娇乍解衣。

罗袜香流金缕湿,华清人散露珠微。

东篱处士无春思,也惹閒情上带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万寿菊

东篱卉物尽禁霜,别吐菁英上柘黄。

衣白山人遥已辨,求仙金母路何长。

玉杯上寿无灵草,潭水延龄有异香。

野老祇堪閒自把,涧毛宁敢献君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长春菊

园林何处不长春,独占作名匹美人。

小有风流娱靖节,那教秋老怨灵均。

繁星点缀金华散,累月铅黄黛色新。

三径已荒篱菊尽,乱花细草解留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番菊

山家种落故多奇,戎部何来借一枝。

瓣瓣上金涂紫磨,茸茸名罽剪波斯。

黄深不为胡蜂褪,春老长嫌羯鼓迟。

番锦地衣初试舞,散花惊见满东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