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友人游鹤林韵

何人结屋山之阻,剩水残山半间与。

竹院东风僧未归,落日楼台自铃语。

刘家事业今沉沦,空馀黄鹄青嶙峋。

孙家气概果何在,当时未必分伪真。

可怜处士若冯道,安得骂贼如张巡。

百年往事空白日,万山花落如红尘。

不如扫地倾二斗,径造何必问主人。

东廊西廊云不扫,白鹤归来立华表。

沈郎敲棋山鸟惊,陈郎落笔龙蛇绕。

葛公饮酒不论钱,何必三茅求悟道。

乌髯白面郭将军,痛哭长歌写怀抱。

了公绝若耳不闻,何处深山拾瑶草。

倚歌和者病参军,小窗病起风日好。

荼蘼满庭香雪晴,柳花帘幕捲春晓。

人生乐事当胜游,山堂作者半日留。

古来此事谁不乐,只恐人去山灵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萨都剌的《和友人游鹤林韵》描绘了一幅山居隐逸、自然闲适的画面。首句“何人结屋山之阻”以设问开篇,引出山中别墅的主人,暗示其超然世外的生活态度。次句“剩水残山半间与”则写出山水间的简朴与宁静,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欣赏。

“竹院东风僧未归,落日楼台自铃语”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静谧,竹林中的僧人未归,只有风吹过铃铛发出的声音,营造出一种空寂而悠远的意境。接下来,诗人通过刘家和孙家的典故,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事沉浮的感慨。

“可怜处士若冯道,安得骂贼如张巡”暗含对隐士冯道的惋惜,以及对像张巡那样忠贞英勇的怀念。诗人感叹,即使有高尚情操如冯道,也无法像张巡那样直面乱世,表达出对现实的无奈。

“百年往事空白日,万山花落如红尘”以自然景象象征世事无常,花开花落,人事如梦。最后,诗人提出不如放下繁琐,享受眼前简单生活,如“不如扫地倾二斗,径造何必问主人”。

整首诗以游历山林为线索,穿插历史典故和个人感慨,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事沧桑的深刻理解。结尾处的“山堂作者半日留”,表达了对友人相伴游历的惬意,以及对山灵的敬畏之情。

收录诗词(800)

萨都剌(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画家、书法家。回族(一说蒙古族)。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字:天锡
  • 号:直斋
  • 籍贯:其先世为西域
  • 生卒年:约1272—1355

相关古诗词

高堂刘侯定斋野友亭

淮阴季年韩将军,狡兔已死走狗烹。

沛中白发周将军,碧色已满细柳营。

何如高堂刘将军,太平不许矢石勋。

棹头青海无传箭,天山挂却乌角巾。

归来买地筑小亭,漯水为镜山为屏。

樵人溪叟日相过,野歌村舞醉复醒。

去年偶尔剑戟鸣,潼关马过战血腥。

白头老子如不闻,牛背一笑千山青。

形式: 古风

贺山长邱臣敬复淮西田

鄞城公子人中英,天恩教领来国城。

秋霜满区老剑鸣,开口磊落肝胆明。

前年岁丰夏无麦,去年雨足秋无粟。

先生激烈气不平,馆下谁令有饥色。

扬眉掉臂傍无人,义动天子耳目臣。

谁人归我三千里,坐令孔席回阳春。

只今寒士望梁栋,文梓高梧天所用。

诸生食饱待先生,日午杏坛看舞凤。

形式: 古风

补阙歌

钱塘三日风雨急,古铜夜光飞霹雳。

是知神物出人间,犹带吴宫土花碧。

玉桥素练悬银河,支机女儿飞凤梭。

虾须风软乱纤影,春水日晴生潮波。

破窗冷砚留不得,零落江南酒家客。

狂歌索酒仰面歇,误击红筹唾壶裂。

何人进入蓬莱宫,银屏碧幕珠帘重。

此生补阙亦何用,玉龙泻水流芙蓉。

形式: 古风

过淮河有感

淮水清,河水黄,出山偶尔同异乡。

排空卷雪势莫当,随风逐浪庸何伤。

东流入海殊不恶,万里同行有清浊。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