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州道中

翠旗紫盖渡洮河,小队行边景物和。

酥雨尚怜花信晚,春风已上柳条多。

雪消秦岭千峰出,水涨岷江一镜磨。

正是眼前诗意满,还闻陇畔起田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洮州道中的壮丽景色与和谐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命力。

首句“翠旗紫盖渡洮河”,以“翠旗”和“紫盖”象征军队的威严与庄重,同时巧妙地融入了色彩的对比,营造出一种肃穆而又不失生机的场景。洮河作为背景,为这幅画面增添了一抹自然的韵律。

“小队行边景物和”则点明了行军途中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存,暗示了军队与自然的默契相处,也体现了诗人对和平景象的向往。

接着,“酥雨尚怜花信晚,春风已上柳条多”两句,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酥雨轻柔地滋润着花朵,似乎在怜惜晚来的春意;而春风已经吹拂过柳枝,使得柳条更加繁茂。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春日的美景,也蕴含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赞美。

“雪消秦岭千峰出,水涨岷江一镜磨”则将视角转向更广阔的自然景观。随着积雪融化,秦岭的千峰显露出来,展现出雄伟壮观的景象;岷江的水量增加,水面如镜,映照出周围的山峦与云彩,呈现出一幅宁静而壮丽的画面。这两句通过对比与细节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和谐。

最后,“正是眼前诗意满,还闻陇畔起田歌”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深深感慨与欣赏。不仅眼前的景色充满了诗意,连远处的田野上也传来了欢快的歌声,仿佛大自然与人类的生活在这里完美融合,共同谱写着和谐的乐章。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洮州道中自然风光与人文活动的描绘,展现了清末时期中国边疆地区的独特风貌与和谐共生的景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收录诗词(1)

张和(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孔林次吴文定公韵

鲁阜宿阴翳,孔陵多景光。

乃知泰岳下,中有元气藏。

不容道何病,世代馀褒章。

沧桑互变灭,若斧居一方。

玉书护林木,樵采谁敢伤。

儿孙丽千亿,宿垒联近丧。

譬如天之枢,众星拱其傍。

精神感会聚,嗣述俱质良。

磬折礼让素,金丝谁家堂。

我生百代后,瞻奉兹始偿。

悲谷日己夕,执役心逾长。

麟泣动宿感,大雅伤诗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手植桧灾次吴文定公韵

物理有代谢,人事多故新。

皇王与帝霸,在眼今谁存。

两楹久梦奠,手植犹庙门。

纪年系衰周,历劫经暴秦。

九泉绝根曲,松桂非其群。

李赵盛两见,郁尔苍云屯。

由蘖百年内,左纽还旧文。

默运自元化,一体气焉分。

郁攸适为虐,此酷能前闻。

枝叶化灰烬,祸比林木均。

犹馀根与干,周视环百巡。

苏枯谅斯在,脉理关天人。

刚贞候芽茁,怒长相嶙峋。

形式: 古风

桐湖逸墅

壮岁事行役,吏牒相拘牵。

桐湖入残梦,鱼鸟三十年。

九峰故寒碧,即事徒华颠。

地高世责望,在眼馀憎怜。

背山构萝屋,数亩桑麻田。

归来抱黄犊,青磴聊夤缘。

盖眠袯襫破,觅胜绳鞋穿。

江天四寒雪,独钓归湖船。

岁熟易得酒,人閒真似仙。

细觅种树诀,载理逍遥篇。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约庵为周都宪子庚题

气机互流转,万有存一心。

操之失其要,纵浪翻陆沈。

三省有明训,四勿垂规箴。

孔圣固可学,奚必回与参。

翠积祸先贾,鳞潜不厌深。

元公故遥裔,结屋青松林。

芳泉引自洁,纷华宁见侵。

境偏人事静,佔毕疑书淫。

微言探赜外,遗绪犹未寻。

开境集百感,鬓雪纷盈簪。

朴质道所贵,约守良独任。

金貂付销灭,布被留至今。

丰亨鲜常在,转瞬回晴阴。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