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师似浮云触处闲,倦飞知我未能还。
林泉会有相逢日,风月应须乞半山。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耒的作品,名为《赠别仪上人》。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情怀。
“师似浮云触处闲”,这里借用“浮云”来比喻师长之态度,轻盈若浮云般,不与世俗纠缠,触处即是闲适自在。诗人通过这种形象描绘,表达了对师长超脱尘世、心境悠然的赞美。
“倦飞知我未能还”,则流露出诗人的自嘲之情。他将自己比作疲惫欲归的鸟儿,但又意识到自己的修为尚不能像师长一般,达观而返。这不仅是对师长境界的仰望,也是对自身修行不足的反思。
“林泉会有相逢日”,诗人寄寓未来与师长在林泉间相遇之愿。这里的“林泉”象征着一种清净、宁静的生活环境,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精神上的向往。
“风月应须乞半山”,则是诗人对美好景物的一种期许。他希望能在风清月朗之时,得到一处半山之地,以便于修行。这既是对环境的选择,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师长形象的描绘和自我境界的反思,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与精神升华的情怀。
不详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纷纷俗物久堪憎,爱子萧萧眉宇清。
莫叹青衫掩事业,白头卿相死无名。
明道新坟草已春,遗风犹得见门人。
定知鲁国衣冠异,尽戴林宗折角巾。
一粥一斋年已老,千经万论不留心。
菩提本自非言说,默默知师得更深。
微官待旦亦朝天,赖尔绝胜钟鼓传。
举世昏冥竟难警,怜君常负五更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