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其三)王昭君

出嫁毡裘得几时,昭阳柘馆贮歌儿。

蛾眉莫怨毛延寿,好怨陈汤斩郅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翻译

出嫁到毡裘之地能有多少时日
在昭阳宫和柘木馆中,她们只是被用来储存歌声

注释

出嫁:女子出嫁。
毡裘:北方游牧民族居住的地方,代指边疆或远方。
得几时:能保持多久。
昭阳:汉代宫殿名,此处泛指皇宫。
柘馆:可能指代宫廷中的歌舞场所。
贮:储存,此处比喻女子只是被当作歌声的来源。
蛾眉:女子美丽的眉毛,借指美女。
莫怨:不要怨恨。
毛延寿:西汉时期画工,因贿赂不成而故意丑化王昭君画像,使她未能远嫁匈奴。
好怨:更应该怨恨的是。
陈汤:西汉将领,曾率军击败匈奴郅支单于。
斩郅支:指陈汤的军事胜利,暗示女子不应怨恨命运,而应怨恨那些决定她们命运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普的《咏史》其三,主要描绘了王昭君出塞和亲的历史事件。诗中通过“出嫁毡裘得几时”表达了对王昭君远离故乡、身着毡裘远嫁异域的感慨,暗示了她被迫离开繁华宫廷的生活。接下来的“昭阳柘馆贮歌儿”则以昭阳宫和柘木馆象征昔日宫廷的繁华与她的现状形成对比,暗示了她的失宠和被遗忘。

“蛾眉莫怨毛延寿”一句,毛延寿是汉元帝时期的人物,他因画工失职,未将王昭君的美貌如实描绘,导致她被冷落。这里诗人劝诫昭君不必过多责怪毛延寿,因为命运的安排可能更为复杂。“好怨陈汤斩郅支”引用的是陈汤平定西域的故事,郅支单于曾杀害汉使,陈汤率军征讨并将其斩杀。诗人借此暗示,真正的敌人并非个人,而是历史的大势和国家的决策,昭君的命运并非个人恩怨所能左右。

整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寓言式地表达了对王昭君不幸遭遇的同情,以及对历史无情变迁的深沉感慨。

收录诗词(763)

陈普(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咏史.王褒

彭祖呼嘘不可为,碧鸡使节岂堪持。

区区含糗羹藜厚,聊似相如衣锦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咏史.丙吉

污茵驭吏习边方,阿保宫人畏霍光。

丞相马前人蹀血,病牛何足累阴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咏史.四皓

长乐卮前露雪眉,岩花乱笑出山时。

有人拍手瓜田里,来往青门总不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咏史.左承祖

汉室犹馀北海城,左生何惧便怔营。

至令鲁国奇男子,反得当年杀士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