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行箧内所携米海岳各帖戏效渔洋论诗绝句

唐宋书家两大宗,倾朝好尚习王钟。

岂知字体趋时贵,古学谁人肯问踪。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清代文人梁成楠对于书法与文学创作的深刻见解。诗中对比了唐代和宋代的书法大家,指出当时社会对书家的推崇往往局限于当朝流行的风格,如王羲之和钟繇,而忽视了古学的传承。

“唐宋书家两大宗,倾朝好尚习王钟。” 开篇即点明了唐代以王羲之为代表,宋代以钟繇为尊的书法风潮,以及当时社会对这些名家作品的追捧。

“岂知字体趋时贵,古学谁人肯问踪。” 后两句则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反思。作者认为,在追求时尚字体的同时,古人的书法精髓和学识却鲜有人去深入探究和学习,流露出一种对传统艺术价值被忽视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方式,既展现了作者对书法艺术历史演变的洞察,也体现了其对文化传承的思考和呼吁。

收录诗词(73)

梁成楠(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赋答洪弃生

风尘已足伤,况滞非吾土。

儒衣干酒肉,去入谁家宇。

越人贵文身,始悔用章甫。

曰归归未得,不归殆犹愈。

潢池跳蛙黾,堂户守豺虎。

薄命值时危,我生何泰苦。

溺人且将笑,与子试论古。

起喜迄倚那,世已千秋数。

尔时操觚家,当有著韵谱。

不然周女士,歌词振宫羽。

庙朝十五风,曾无一踰矩。

或云是天籁,天籁固为主。

军容有步伐,持戟不失伍。

舞行有缀兆,秉翟不失武。

大义炳毛郑,遗文见齐鲁。

自从四声作,束缚音低窳。

我欲识元音,怅如无相瞽。

说文论形义,笺传详训诂。

精心事考索,十中或得五。

有时口去钳,倔强得媚妩。

格格或在喉,不茹先且吐。

以诗娱日夜,遂忘贫且窭。

赤手入太仓,觊能分斗庾。

时命安足计,狂者自进取。

聊布区区怀,以报洪兴祖。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红头屿木盘木船泥碗歌

木盘三尺谁所斲,其制不雕复不琢。

老髯好事作盘铭,铭字中央周四角。

刳木为舟长尺咫,黑白二文皆两已。

土簋土型分始见,混沌胚胎拙无比。

老髯摩挲向予语,南溟之南番所处。

火烧屿与红头屿,有如东西列两序。

火烧屿有汉人至,舶来或载漳泉器。

红屿诸夷但闭关,汉人不入昆明地。

葡萄酒,淡芭菰。大瀛人,以为娱,口腹同嗜彼独无。

干戈揖让何多事,结绳制字胡为乎。

寄译象鞮皆不用,指天扪腹声呜呜。

我闻有虞制器始用漆,日本漆师称第一。

舟楫之用济不通,火轮奇妙逾神工。

汝定哥窑纷制作,洋瓷缕采黄金错。

金车玉辂本椎轮,茹毛得饱思猩唇。

玉杯象箸莫太息,却怪先为火化人。

髯乎莫笑红屿器朴拙,太朴不完生诡谲。

弧矢收威震炮车,九州四海皆流血。

何如民物尚得古人意,规矩高曾良不啻。

反本复始当有时,愿君宝此勿轻弃。

形式: 古风

春柳

不折章台柳,丝丝望转迷。

晓烟芳草路,流水落花溪。

青眼公看喜,蛮腰女舞低。

枝轻难受露,絮薄未沾泥。

夫婿无侯相,公孙有字题。

服章占李相,眉妩斗张妻。

白马双骖别,黄鹂两个啼。

春云人渭北,朝雨客关西。

丽映桃千树,寒依菜一畦。

祇应怜弱植,谁种向金闺。

形式: 排律 押[齐]韵

春雨书怀寄草场君(其一)

谁似先生兴不休,雨中独往剑潭游。

荷兰人启争棋局,艋舺蕃疑采宝舟。

有志能延明日月,无功谁著晋阳秋。

思今吊古情何极,点滴声声更益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