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九日登高(其六)

荒烟瘴雨簇哀鸿,杼轴愁吟大小东。

破屋柴扉寒日闭,薄田秋薯熟年丰。

何曾鸡酒联高会,却把鸢鱼放远空。

便是龙山情景好,也应蒿目对西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荒凉的景象与深沉的情感交织的画面。首句“荒烟瘴雨簇哀鸿”,以“荒烟”、“瘴雨”渲染出一种凄凉、压抑的氛围,而“簇哀鸿”则借用了鸿雁南飞的典故,象征着流离失所的人民,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深切同情。

接着,“杼轴愁吟大小东”,“杼轴”是织布机的部件,这里借指百姓的劳作,通过“愁吟”二字,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在艰难岁月中的辛酸与无奈。“大小东”可能是指不同地区或不同规模的劳作场景,进一步强调了劳动的普遍性和艰辛。

“破屋柴扉寒日闭,薄田秋薯熟年丰。”这两句描绘了贫苦人家的生活状态:破旧的房屋在寒冷的日光下紧闭着柴门,象征着生活的困顿;而薄田上成熟的秋薯,则暗示着虽然收成有限,但至少有一年的温饱。这种对比,既展现了生活的不易,也透露出一丝希望。

“何曾鸡酒联高会,却把鸢鱼放远空。”这两句转而描写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场景。诗人并未参与豪华的聚会,而是选择将鸢(风筝)和鱼放飞于广阔的天空中,这既是对自由的向往,也是对现实束缚的一种逃避。这种行为看似消极,实则蕴含着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最后,“便是龙山情景好,也应蒿目对西风。”“龙山”在这里可能是借指某个名胜之地,诗人想象自己身处美景之中,却依然心系苍生,忧虑时局。这里的“蒿目”一词,原意为目光如蒿草般低垂,形容忧国忧民的情怀,表达了诗人即使在美好的景致中,也无法忘怀国家和人民的忧患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由与精神超越的向往。

收录诗词(41)

吴性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谕戒书役口号(其一)

海岛仙居正渺茫,蓬山初到祇寻常。

嚣凌词讼人心坏,荦确园丘地面荒。

拔薤不嫌探虎穴,鞭蒲惟欲靖龙堂。

此间土薄难栽树,憩茇曾无召伯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谕戒书役口号(其二)

蚩氓鼠雀太纷纷,官吏须将黑白分。

祇任冰心为主宰,但逢木偶亦神君。

判防歧误休濡笔,情得哀矜莫舞文。

案牍是非明镜朗,讼庭花落映祥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谕戒书役口号(其三)

修行端底属公门,阴德须留到子孙。

头上青天休便问,眼前黑狱不堪言。

蠹名风播豺当道,苛政人惊虎入村。

好语吏胥均记取,等閒莫结再生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谕戒书役口号(其四)

煌煌府帖速传呼,白叟黄童一例拘。

火失城门鱼已烂,榛收谷口蕙先枯。

公庭未到心情乱,讼牍才消儋石无。

兹惠我惭民父母,尔曹何事嚇乡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