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言乐语

桃园未必无杏,银矿终须有铅。

荇带岂能拦浪,藕花却解留莲。

形式: 六言诗 押[先]韵

翻译

桃花源或许也有杏花盛开,银矿中终究会含有铅矿。
水草怎能阻挡大浪,荷花却懂得挽留莲花。

注释

桃园:指隐秘或理想中的美好地方。
未必:不一定。
杏:一种花,象征着春天和繁荣。
银矿:比喻富饶或有价值的地方。
终须:最终必然。
铅:这里指铅矿,金属元素,也象征着普通或平凡。
荇带:水生植物,这里比喻柔弱无力的事物。
岂能:怎能,表示否定。
拦浪:阻止或抵挡波浪。
藕花:荷花,象征高洁和美丽。
解留:懂得挽留或保护。
莲:莲花,象征纯洁和高尚。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风格典雅而含蓄。诗中的每一句都蕴含深意,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界的观察与感悟,同时也反映出他的人生哲理和情感态度。

"桃园未必无杏,银矿终须有铅。" 这两句表面上看似描述自然现象,其实寓意深远。桃园中有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美好(杏),而银矿之中也会掺杂着不纯净的成分(铅)。这里苏轼可能在暗喻人间世事,指出即使是在看似完美无瑕的地方,也往往存在不足或阴暗面。这种写法体现了诗人的智慧和生活经验。

"荇带岂能拦浪,藕花却解留莲。" 这两句则通过对比生长在水边的植物来表达一种超脱世俗、顺其自然的情怀。荇菜虽然纠结,但无法阻挡汹涌的波涛;而藕花虽美,却能自在地吸引并留住莲藕。这两句诗描绘出作者对于人生境遇的豁达态度,表明了他面对生活中的起伏时保持平和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比喻,揭示了苏轼内心深处的哲思与情感,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题领巾绝句

临池妙墨出元常,弄玉娇姿笑柳娘。

吟看屡曾惊太傅,断弦何必试中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书裙带绝句

任从酒满翻香缕,不愿书来系綵笺。

半接西湖横绿草,双垂南浦拂红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虎跑泉

金沙泉涌雪涛香,洒作醍醐大地凉。

倒浸九天河影白,遥通百谷海声长。

僧来汲月归灵石,人到寻源宿上方。

更续《茶经》校奇品,山瓢留待羽仙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端砚诗

披云离北岩,度岭入中夏。

重藉剪楚茅,方函斲英槚。骚坛意莫逆,匠石语○奓。

匪垩劳运斤,如带防毁銙。砺○○○○,观隅整同厦。

津津剖马肝,索索模羊觟。

气逼松滋豪,烟联雪涛奼。登堂却蹒跚,饮水何?閜。

守墨面宜黔,含贞口终哑。

静惟有寿焉,玷尚可磨也。

《鲁史》记获麟,晋帖题裹鲊。

供给到唐文,护持等商斝。

眉形空爱纤,风字仍嫌哆。

载观七八评,咸本六一写。

退然敢摩肩,信矣俱出跨。

始知尹公他,不媚王孙贾。

铭诗与器传,篆刻当碑打。

严韵拾孑遗,微才任聊且。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