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西湖春色归, 春水绿于染。

群芳烂不收, 东风落如糁。

参军春思乱如云, 白发题诗愁送春。

遥知湖上一樽酒, 能忆天涯万里人。

万里思春尚有情, 忽逢春至客心惊。

雪消门外千山绿, 花发江边二月晴。

少年把酒逢春色, 今日逢春头已白。

异乡物态与人殊, 惟有东风旧相识。

形式: 古风

翻译

春天使者姗姗前来访问,西湖水面换上绿色衣裙。
漫山遍野捧出七彩热情,花风落地一样唤人兴奋。
春来了,参军思绪乱如云,白发人,最怕题诗送青春。
我知道你摆好了湖中酒席,等待着老朋友来开怀畅饮。
遥遥万里你捎来一片春情,每到春来我暗暗感到心惊。
冰雪消融,门外千山碧绿,繁花争妍,江边二月多晴。
还记得,少年时,迎春畅饮,到如今,春草绿,两鬓如丝。
他乡作客,物态人情各异,东风情意,年年难舍难离。

注释

西湖:指许州(今河南许昌市)西湖。
谢法曹:即谢伯初,字景山,晋江(今属福建)人。
当时在许州任司法参军。
宋代州府置录事参军、司理参军、司法参军等属官,统称曹官,司法参军即称法曹。
归:回去,指春光将逝。
绿于染:比染过的丝绸还绿。
烂不收:指落花委地,难于收拾。
落如糁:碎米粒,引申指散粒状的东西,诗中形容飘落的花瓣。
参军:指谢伯初。
天涯万里人:诗人自指。
樽:指古代的盛酒器具。
殊:不同,引申为“陌生”的意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描绘了西湖春天的美丽景色以及诗人由此引发的感慨。诗中以“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开篇,生动展现了湖水因春回大地而泛起绿色的生机盎然。接着,“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形象地描绘了百花盛开、花瓣如雨点般飘落的场景。

诗人通过“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表达了自己在春天来临之际,思绪纷飞,感叹岁月无情,白发已生的无奈。他想象远方的朋友也能在湖上对酒当歌,共忆万里之外的彼此,传递着深深的思念之情。

“万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惊”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惊讶于春天的到来,同时也因身处异乡而倍感孤独。接下来的两句“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描绘了春雪消融后山川复苏的景象,与江边花开的明媚春光形成对比,凸显出诗人对家乡的怀念。

最后,诗人以“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头已白”感慨时光荏苒,曾经的青春年少已成过往,只有春风依旧熟悉,象征着不变的自然规律和人生的无常。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独特感受和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挂念。

收录诗词(1170)

欧阳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字:永叔
  • 号:醉翁
  •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
  • 生卒年:1007-1072

相关古诗词

奉使道中作三首(其二)

为客莫思家,客行方远道。

还家自有时,空使朱颜老。

禁城春色暖融怡,花倚春风待客归。

劝君还家须饮酒,记取思归未得时。

形式: 古风

奉使道中作三首(其一)

执手意迟迟,出门还草草。

无嫌去时速,但愿归时早。

北风吹雪犯征裘,夹路花开回马头。

若无二月还家乐,争奈千山远客愁。

形式: 古风

春帖子词.皇后閤五首(其五)

三辰明润琁玑运,四气均调玉烛光。

共喜新年献椒酒,惟将万寿祝君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春寒效李长吉体

东风吹云海天黑,饥龙冻云雨不滴。

嗔雷隐隐愁烟白,宿露无光瑶草寂。

东皇染花满春国,天为花迷借春色。

呼云锁日恐红蔫,几日春阴养花魄。

悠悠远絮萦空掷,愁思织春挽不得。

高楼去天无几尺,远岫参差乱屏碧。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