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冬至应教诗

天宫初动磬,缇室已飞灰。

暮风吹竹起,阳云覆石来。

拆冰开荔色,除雪出兰栽。

惭无宋玉辨,滥吹楚王台。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至时节的景象与氛围,充满了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与感慨。首句“天宫初动磬,缇室已飞灰”,以“天宫”象征天空,以“磬”形容冬至时分天空中飘落的雪花,而“缇室”则可能暗指室内温暖的火炉,通过“飞灰”形象地描绘了燃烧的痕迹,巧妙地将室外的寒冷与室内的温暖对比,营造了一种冬日特有的温馨与静谧。

接着,“暮风吹竹起,阳云覆石来”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冬日傍晚的景色。晚风轻拂,竹叶轻轻摇曳,而阳光下的云朵仿佛被赋予了生命,缓缓覆盖在岩石之上。这里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既有视觉上的动态美,也有情感上的深邃意味,展现了冬日傍晚的独特魅力。

“拆冰开荔色,除雪出兰栽”两句,则是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冰层融化,露出了荔树的嫩绿,积雪消融,兰花得以生长。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更替与生机,也隐含了诗人对生命与希望的赞美。

最后,“惭无宋玉辨,滥吹楚王台”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谦逊态度以及对高雅文化的向往。诗人自认无法像宋玉那样辨识万物之美,却依然愿意在楚王的宴会上高声吟唱,体现了他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冬至时节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高雅文化的向往,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意境的佳作。

收录诗词(17)

萧悫(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不详,约北齐武成帝太宁元年前后在世。工于诗咏。天保中,公元554年(左右)入齐。武平中,公元572年(左右)为太子洗马。陈后主时,为齐州录事参军,待诏文林馆。卒于隋。悫曾于秋夜赋诗,其两句云:“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颇为知音所赏。有集九卷,(《隋书志》及《两唐书志》)行于世

  • 籍贯:兰陵
  • 生卒年:约公元561年前后在世

相关古诗词

奉和望山应教诗

仙游本多趣,复此上秋初。

岩低石倒险,岭高松更疏。

峰形疑鸟翅,塞路似狼居。

瞩望情无已,词殚意有馀。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奉和咏龙门桃花诗

旧闻开露井,今见植龙门。

树少知非塞,花高异少源。

论时应未发,故欲影归轩。

秪言经摘罢,犹胜逐风翻。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春庭晚望诗

春庭聊纵望,楼台自相隐。

窗梅落晚花,池竹开初荀。

泉鸣知水急,云来觉山近。

不愁花不飞,到畏花飞尽。

形式: 古风

听琴诗

洞门凉气满,闲馆夕阴生。

弦随流水急,调杂秋风清。

掩抑朝飞弄,凄断夜啼声。

至人齐物我,持此悦高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