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诗图为徐编修师题

举念惝恍忽有得,欲深就之旋疑非。

此境犹梦善于幻,左扪右索声神希。

因知作者各情性,感不可遏乃有辞。

叩其根始极幽穆,诠以言语翻支离。

所悲蛙响日呶攘,大吕律绝黄钟堕。

少陵太白弃弁屣,越汉而上安论为?

力延命脉有夫子,元珠心握尘手挥。

壶园剪烛校吟卷,金和玉诎古轸徽。

或托变调吐慷慨,青雹掠地丹霓垂。

离骚精血史迁骨,后有祖龙安能灰?

自来蹈古必龉俗,取怀可证今其谁?

想不得已寄缋画,还即至默存萭规。

草堂四牖拓空洞,山络蜿蜒林抱回。

晓喧夕籁肃虫鸟,空翠若渌澄须眉。

翛然引领旷然得,太宇示妙非筌蹄。

燮也学诗苦钝拙,内养未粹惭木鸡。

披图何啻授微旨,愿扫腐粺培新荑。

感书长句蘸浪墨,花影落研元云飞。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姚燮创作,名为《问诗图为徐编修师题》。全诗以探讨诗歌艺术为主题,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与深刻感悟。

诗中首先提到“举念惝恍忽有得”,表达了灵感的瞬间涌现,但又难以把握的微妙感受。接着,诗人通过“此境犹梦善于幻”、“左扪右索声神希”等句子,形象地描绘了探索诗歌意境的过程,充满了神秘与玄妙。

“因知作者各情性,感不可遏乃有辞”则强调了诗人情感与个性在创作中的重要性,以及情感无法抑制时自然流露的诗句。接下来,“叩其根始极幽穆,诠以言语翻支离”则揭示了深入挖掘诗歌内涵的难度,以及语言表达的复杂性。

诗中还提到了历史上的伟大诗人杜甫(少陵)与李白(太白),以及他们对诗歌的贡献,同时也提出了对后世诗人如何超越前人的思考。通过“力延命脉有夫子,元珠心握尘手挥”等句子,诗人表达了对传承与创新的重视。

进一步地,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园林中剪烛夜谈、校阅诗卷的情景,以及通过音乐与自然界的声响来激发灵感的尝试。同时,诗人也提到了诗歌中可能存在的慷慨激昂的情感表达,以及对历史名篇如《离骚》与《史记》的致敬。

最后,诗人反思了诗歌创作与社会习俗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情感如何通过诗歌得以表达。他希望从作品中获得启示,并愿意为此付出努力,最终以蘸满墨水的笔触,将花影投射在砚台上,象征着对诗歌艺术的深深敬仰与追求。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独到见解,也体现了他对传统与创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925)

姚燮(清)

成就

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经历

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

  • 字:梅伯
  • 号:复庄
  •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题潘丈岱峰晴雪图

玉削天东岱,空明见道心。

此时莽寒色,万象入森沈。

君意托能远,余怀别自深。

孤蟾淮海夕,绝巘一横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潘同年曾莹花卉画册

晨悦集虚牖,园色新卉条。

随往溢姿趣,未觉东风劳。

灵思召春煦,百态安所逃?

英英气为酝,盎盎神与超。

寄于毫楮间,力捍真宰凋。

边黄苟有知,俯首难自豪。

形式: 古风

望雨吟四章(其一)

黄埃如雾四圻塞,上薄阳乌赭昼色。

毕星失次荧惑光,农人仰天泣禾麦。

小民际皞熙,深恩托怀保。

不能报以丰年书,饿死填沟亦菅草。

侧闻雩祷来桑林,乃复忧我仁人心。

形式: 古风

望雨吟四章(其二)

三月四月既不雨,五月骎骎入小暑。

河泥赤烁病骡喘,蒲芰黄乾渴蛙语。

天南火云去拉杂,气挟骄风扇齐鲁。

麦田龟坼麦牙折,叶色如霜就槁腐。

自来米价昂于珠,倘复告歉还何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