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黄埃如雾四圻塞,上薄阳乌赭昼色。
毕星失次荧惑光,农人仰天泣禾麦。
小民际皞熙,深恩托怀保。
不能报以丰年书,饿死填沟亦菅草。
侧闻雩祷来桑林,乃复忧我仁人心。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百姓生活的艰辛与对雨水的渴望。开篇“黄埃如雾四圻塞,上薄阳乌赭昼色”,形象地描绘了战乱中尘土弥漫的景象,天空如同被染上了赭色,暗喻了社会的动荡不安。接着“毕星失次荧惑光,农人仰天泣禾麦”,通过天文现象的变化,暗示了自然界的异常,同时也反映了农民对于农作物生长的担忧和无奈。
“小民际皞熙,深恩托怀保”两句,表达了百姓在困境中的期待与希望,他们将深切的期盼寄托于君主或神灵的庇佑。“不能报以丰年书,饿死填沟亦菅草”,则揭示了百姓即使在生死边缘,也依然保持着对未来的希望,但现实的残酷让他们无法实现这一愿望。
最后,“侧闻雩祷来桑林,乃复忧我仁人心”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统治者应关注民生、施行仁政的呼吁。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深刻反映了清代战乱时期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心理世界。
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
三月四月既不雨,五月骎骎入小暑。
河泥赤烁病骡喘,蒲芰黄乾渴蛙语。
天南火云去拉杂,气挟骄风扇齐鲁。
麦田龟坼麦牙折,叶色如霜就槁腐。
自来米价昂于珠,倘复告歉还何如?
羁人昨夜梦乡里,海水如天接江水。
水田旱稻茅屋齐,水风动叶烟凄迷。
但使金帛贵于粟,质衣易食还保饥。
今我何求滞京国,满眼疮痍增太息。
铩鸿仰霄羽无力,陌上逡巡觅穷食。
西山霭霭动云意,云头蒸蒸成雨气。
风来吹雨鸣鸟和,暗叶飒飒摇庭柯。
风迎云拒百作势,安得一雨旋滂沱。
沙井之水咸且浊,饮马餐人价论斛。
会斟天斗饱玉浆,驰马南郊看平绿。
湿云四匝天深蓝,斜阳如旭红西衔。
坐收万象入明眦,好风冉冉吹衣衫。
松楸绕城郁凉意,喷作浓烟满城碎。
烟低压地出高麦,麦上岚光夺烟翠。
岚光翠尽天接光,远去万里归一苍。
生非鸿鹄安能翔,顾视俦侣歌激昂。
此亭明日谁杯觞,昨离今合还茫茫。
胸中哀乐溟渤赴,眼前车马尘埃荒。
明须买剑去华岱,不则携舸浮沧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