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幽姿淑态弄春晴,梅借风流柳借轻。
初种直教围野水,半开长是近清明。
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烟脂画不成。
诗老无心为题拂,至今惆怅似含情。
这首《海棠花》展现了诗人刘子翚在宋代的细腻笔触与深情表达。诗中“幽姿淑态弄春晴,梅借风流柳借轻”描绘出海棠花在春日清新气氛中的柔美姿态,它如同梅花借助风势展现高洁,柳树则借轻盈之力摇曳生姿。这种比喻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观察细致,也传达了一种超脱凡俗的意境。
接着“初种直教围野水,半开长是近清明”两句,则写出了海棠花在初次栽植时便被教导如何与周遭环境和谐共生,它们在清晨露水中慢慢绽放,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自然的纯净无暇。这里诗人通过对植物生长过程的刻画,传递出一种生命力与自然之美的赞颂。
“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烟脂画不成”表达了海棠花即便经过连绵夜雨,它的芬芳依旧弥漫,而这种无法用画笔完全捕捉到的美丽,让人感慨。诗中"染尽烟脂画不成",则是对传统绘画难以再现自然之美的一种无奈与赞叹。
最后,“诗老无心为题拂,至今惆怅似含情”两句,则流露出诗人自身的感慨。诗人刘子翚在晚年时已不再有心思去创作题咏海棠花,但内心深处对于这份美好的记忆与情感却始终难以释怀,留下了一种淡淡的惆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海棠花生长环境、外形特征及生命力的细致描绘,以及诗人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一个充满自然美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意境。
不详
一作彦仲,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惹草荧荧焰,随风烈烈声。
欲临横涧断,忽上晚风明。
踸踔无潜迹,蒙茸有怒生。
尚馀飞烬煖,培耔及春耕。
马嘶何陇暮,有意念离居。
去路经秋雨,行装一担书。
穷知身计拙,病觉世缘疏。
晓枕残归梦,翻然忆旧庐。
寒阶响叶终日静,剥啄欣闻人叩关。
一听清言风洒座,几回幽梦月沈山。
遗珠未许留沧海,老骥终闻在六闲。
献策明光岂无用,人心久矣厌多艰。
了无胜负著胸中,三百枯棋破老慵。
云陈春收花脱树,雹声夜碎月衔峰。
危机每惮张颐虎,窘步休誇独眼龙。
无复漳州赏新妙,只应公论付吾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