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日入林初静,山空暑更寒。
泉鸣细岩窦,鹤唳眇云端。
拂榻安棋局,焚香戴道冠。
望君殊不见,终夕凭栏干。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山幽谷中的静谧景象。开篇“日入林初静,山空暑更寒”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山中与外界的温度差异,营造出一种超然世俗的氛围。接着,“泉鸣细岩窦,鹤唳眇云端”描述了一幅泉水潺潺、鹤鸣高远的画面,这里的“细岩窦”和“眇云端”都增添了景物的层次感,使人仿佛能听见泉声和鹤叫,心向往静谧的自然之境。
诗中间,“拂榻安棋局,焚香戴道冠”则是对室内生活的一种描绘。这里“拂榻”意味着整理坐具以备棋局,而“焚香戴道冠”则表现出一种清净和超脱的生活态度。这两句通过具体细节,勾勒出了诗人在山中静修、追求精神境界的情景。
最后,“望君殊不见,终夕凭栏干”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或知己的思念之情。尽管身处深山,但心中仍旧挂念着那位不在眼前的友人,这种隔绝感和怀想之情,使得整首诗更加深长。
总体而言,徐铉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个人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一个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高士形象。
不详
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江东谓之“韩徐”
魂梦悠扬不奈何,夜来还在故人家。
香濛蜡烛时时暗,户映屏风故故斜。
檀的慢调银字管,云鬟低缀折枝花。
天明又作人间别,洞口春深道路赊。
绣幌银屏杳霭间,若非魂梦到应难。
窗前人静偏宜夜,户内春浓不识寒。
蘸甲递觞纤似玉,含词忍笑腻于檀。
锦书若要知名字,满县花开不姓潘。
南国佳人字玉儿,芙蓉双脸远山眉。
仙郎有约长相忆,阿母何猜不得知。
梦里行云还倏忽,暗中携手乍疑迟。
因思别后闲窗下,织得回文几首诗。
正怜东道感贤侯,何幸南冠脱楚囚。
皖伯台前收别宴,乔公亭下舣行舟。
四年去国身将老,百郡徵兵主尚忧。
更向鄱阳湖上去,青衫憔悴泪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