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春愁南陌,故国音书隔。
细雨霏霏梨花白,燕拂画帘金额。
尽日相望王孙,尘满衣上泪痕。
谁向桥边吹笛,驻马西望销魂。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春日怀念故土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深沉的思乡之情。开篇“春愁南陌,故国音书隔”两句,就设定了全诗的基调,春天的景色增添了对远方家园的思念,而音书(信件)的隔绝,更是加深了这种愁绪。
接下来的“细雨霏霏梨花白,燕拂画帘金额”写出了春日的细雨中,梨花在雨雾中显得更加洁白,燕子穿行于精美的窗棂之间,这些生动的景象通过对比,更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尽日相望王孙,尘满衣上泪痕”则直接表达了诗人整日凝视着远方,心中思念之人的影子,而这种长时间的情感投入,使得衣服上都沾染上了泪水的痕迹。
最后,“谁向桥边吹笛,驻马西望销魂”中的笛声和驻马西望,则是诗人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听觉和视觉上的体验,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的深度。笛声似乎引发了更多的遐想,而停留在桥边,向西方眺望,不仅是对景色的欣赏,更是心灵的徘徊。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物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深切的情感和浓郁的乡愁,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
不详
汉族,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野花芳草,寂寞关山道。柳吐金丝莺语早,惆怅香闺暗老!
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栏思深。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
何处游女,蜀国多云雨。
云解有情花解语,窣地绣罗金缕。
妆成不整金钿,含羞待月鞦韆。
住在绿槐阴里,门临春水桥边。
莺啼残月,绣阁香灯灭。
门外马嘶郎欲别,正是落花时节。
妆成不画蛾眉,含愁独倚金扉。
去路香尘莫扫,扫即郎去归迟。
琐窗春暮,满地梨花雨。
君不归来情又去,红泪散沾金缕。
梦魂飞断烟波,伤心不奈春何。
空把金针独坐,鸳鸯愁绣双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