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其四)

莺啼残月,绣阁香灯灭。

门外马嘶郎欲别,正是落花时节。

妆成不画蛾眉,含愁独倚金扉。

去路香尘莫扫,扫即郎去归迟。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翻译

夜色渐消,残月犹挂,闺房中的烛光也已熄灭。
门外马儿嘶鸣,郎君即将离别,此刻正值花瓣飘落的季节。
妆容已整,却未画蛾眉,她满含忧愁独自倚靠在金色门扉。
离去的路上,不要清扫香尘,若清扫了,郎君归来的脚步可能会延迟。

注释

莺啼:黄莺的啼叫声。
绣阁:装饰华丽的闺房。
香灯灭:指夜深人静,灯火已熄。
马嘶:马的嘶鸣,常表示离别的象征。
落花时节:春天花朵凋谢的时候,常寓意离别或伤感。
蛾眉:古代女子细长弯曲的眉毛,代指妆容。
金扉:金色的门,这里指闺房的门。
香尘:落花形成的香气弥漫的尘土,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或情感。
扫即郎去归迟:清扫道路意味着郎君离开后,归来的时间会更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情离别的画面,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象展现了女子对爱侪的依恋之情。

“莺啼残月,绣阁香灯灭”两句营造出一个静谧而又有些许忧伤的夜晚氛围。莺鸟的啼叫声与残留的月光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淡淡的哀愁。而“绣阁香灯灭”则暗示了室内的温馨和舒适已经不再,只剩下一份空寂。

“门外马嘶郎欲别,正是落花时节”显示了男子即将离去的情景。马儿的嘶鸣声成为离别的信号,而“落花时节”则象征着美好事物的凋零和情感的无常。

“妆成不画蛾眉,含愁独倚金扉”中,女子虽已梳妆,但心绪牵挂,不忍心再添画蛾眉之饰。她独自倚靠在华丽的门扉上,心中充满了忧愁。

“去路香尘莫扫,扫即郎去归迟”则表达了一种愿意留住时间、留住情感的渴望。女子不希望有人扫去门前的香尘,因为那可能是男子留下的足迹,每一次的扫除都仿佛是在催促着他的离去。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个女子在面对爱侪离别时的复杂心理,是一首表达女性柔情与哀愁的佳作。

收录诗词(374)

韦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 字:端己
  • 籍贯: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
  • 生卒年:约836年- 约910年

相关古诗词

清平乐(其五)

琐窗春暮,满地梨花雨。

君不归来情又去,红泪散沾金缕。

梦魂飞断烟波,伤心不奈春何。

空把金针独坐,鸳鸯愁绣双窠。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清平乐(其六)

绿杨春雨,金线飘千缕。

花拆香枝黄鹂语,玉勒雕鞍何处。

碧窗望断燕鸿,翠帘睡眼溟濛。

宝瑟谁家弹罢,含悲斜倚屏风。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菩萨蛮(其一)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其二)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形式: 词牌: 菩萨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