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客里逢春一惘然,梅花落尽柳如烟。
无情最恨东来雁,底事音书不肯传。
这是一首描写春日怀念之情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时对故土和朋友的深切思念。"客里逢春一惘然",表明诗人在旅途中偶遇春天,但却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因为这不是自己熟悉的地方。"梅花落尽柳如烟"则描绘出一个景象:梅花已经凋零,而柳树则像是轻柔的烟雾,营造了一种淡雅而又有点哀伤的情境。
接下来的两句"无情最恨东来雁,底事音书不肯传"表达了诗人对春天中途过客——大雁的怨恨。这些大雁本应是信息的传递者,但它们却无情地飞过去,不带走任何消息。这也隐喻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远方友人的思念,虽然手头有书信可写,却又不忍心让这些纸张承载自己的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和大雁的无情,表达了诗人在异乡的孤寂与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深。
不详
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余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昭宗景福二年(893)卒于汉中
一室清羸鹤体孤,气和神莹爽冰壶。
吴中高士虽求死,不那稽山有谢敷。
蝶恋晚花终不去,鸥逢春水固难飞。
野人心地都无著,伴蝶随鸥亦不归。
十顷狂风撼曲尘,缘堤照水露红新。
世间花气皆愁绝,恰是莲香更恼人。
汉川城上角三呼,扈跸防边列万夫。
褒姒冢前烽火起,不知泉下破颜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