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道中

还辕天作十分晴,泻出秋光一派清。

走笔欲题人到迹,扬鞭不住马嘶声。

顷禾晚熟黄云色,篱菊朝含白露英。

得似渊明便归去,候门童稚出欢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天空如洗,分外晴朗,秋天的阳光清澈地洒落。
我挥毫欲写,却发现人迹已至,马儿扬鞭不止,只听见马鸣声声。
田野里的稻谷已成熟,金黄一片,篱笆边的菊花早晨还沾着白露,显得娇艳。
如果能像陶渊明那样,我就立刻归隐,孩子们会在门口热烈欢迎我。

注释

还辕:驾车返回。
天作:自然形成。
十分晴:非常晴朗。
泻出:倾泻而出。
走笔:提笔写字。
人到迹:人的踪迹。
扬鞭:挥动马鞭。
马嘶声:马的嘶鸣声。
顷禾:近来的庄稼。
晚熟:成熟较晚。
黄云色:金黄色的稻田。
篱菊:篱笆边的菊花。
得似:要是能像。
渊明:陶渊明(东晋诗人,向往田园生活)。
候门:门口。
童稚:儿童。
出欢迎:出来迎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行旅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刻画和人物活动的生动描述,展现了诗人舒缓的情感和归乡的喜悦。

“还辕天作十分晴,泻出秋光一派清。”两句设定了一种明丽的秋日景象,其中“还辕天”指的是云彩散去,阳光重新洒落,“泻出秋光”则形容了秋日阳光的洁净与明亮。

“走笔欲题人到迹,扬鞭不住马嘶声。”这两句诗通过动作的描写,传达了行者急迫归乡的心情。其中,“走笔”比喻速度之快,表露出诗人内心的迫切,而“扬鞭不住马嘶声”则展示了旅途中的紧迫感。

“顷禾晚熟黄云色,篱菊朝含白露英。”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秋收后的田园景象,其中“顷禾晚熟黄云色”形容了秋天成熟的稻谷与远处的黄昏,“篱菊朝含白露英”则细腻地表现了庭院中菊花沐浴在早晨的露水中的情景。

“得似渊明便归去,候门童稚出欢迎。”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即将到家的喜悦,以及家人的期待与欢迎。其中,“得似渊明”暗示了一种心境的宁静和愉悦,“候门童稚出欢迎”则展现了家中的温馨与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诗人归乡的心路历程以及对家的深厚情感。

收录诗词(34)

吕声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谢石主簿和章

多君养就大椿年,便腹诗书昼欲眠。

绛阙当年名藉甚,白云他日迹飘然。

千军笔扫人谁敌,九转丹成世莫传。

倦眼功名旁袖手,剩看月露出新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谢张漕荐剡

谁人洗甲挽天河,玉宇无尘海不波。

汉使褰帷将命出,淮民挟纩被恩多。

流离岂但身安集,凋瘵亲曾手拊摩。

惠利才施催召亟,其如席未及温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题龙翔观

曾到龙翔不记年,两峰巍压水中天。

潮生潮落青芜外,人去人来白鹭边。

四接远游僧万笠,重新旧观屋千椽。

东南送目秋无际,隔岸人家问钓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题陈岩庵寄诸兄弟

地接丹丘姥岭赊,山盘曲折状如蛇。

每因过此瞻双陇,何必从旁置万家。

孝弟本根时润泽,诗书种子日萌芽。

到来岂但春秋祀,酌水何妨一献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