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砺

愈久愈不变,一忱生死俱。

独行天与语,枯坐石为徒。

血污衣冠国,冤浮盗贼区。

何当洗兵马,终古统炎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一砺》是宋末元初诗人郑思肖所作,通过对“砺”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正义的坚持。

首句“愈久愈不变”以“砺”物喻国家或民族的精神品质,强调其坚韧不拔、历久弥坚的特性。接着“一忱生死俱”进一步深化,表明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无论生死,坚定不移。

“独行天与语,枯坐石为徒”两句,诗人仿佛与天地对话,独自坐在石头上,象征着他在艰难时局中的孤独与坚守。这种形象不仅展现了诗人的高洁品格,也暗示了他面对困境时的坚定意志。

“血污衣冠国,冤浮盗贼区”这两句直指社会现实,揭示出当时国家的动荡不安,正义被践踏,冤屈横生,盗贼横行,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批判。

最后,“何当洗兵马,终古统炎图”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统一的渴望,期盼能够清除战乱,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统一四海,恢复盛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砺”的意象,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正义的坚守以及对和平统一的向往,展现了其深沉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收录诗词(403)

郑思肖(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画家。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 字:忆翁
  •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 生卒年:1241~1318

相关古诗词

忆前辈二首(其一)

昔在先皇帝,当阳四十年。

文明照天下,俊杰立王前。

一自胡兵入,俄惊汉鼎迁。

致今人道乱,空谷遁遗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忆前辈二首(其二)

治世衣冠盛,人才极典刑。

开心呈日月,吐语走风霆。

气象近三代,文章出六经。

今焉不可得,四顾一冥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续洗兵马

遭时不祥厄阳九,垢面蓬鬓丧家狗。

四夷交侵小雅废,率其子弟攻父母。

封豕长蛇亘人域,天子下殿跣足走。

凝碧池头乐最愁,连昌宫里花亦丑。

三精雾塞黑曈曈,天破地裂一无有。

谁执弓矢救日月,仰泣旻天大号吼。

贤者不入胜母里,义士耻饮盗泉水。

丈夫立身乃大事,一失此足死亦耻。

当知孔明杲卿辈,岿然三代古君子。

吕尚磻溪钓文王,乃是汉唐人才尔。

到今大坏不可救,鸱枭破獍咀唇齿。

高瞠双眼视天下,黔首浑敦状如鬼。

龙堆大漠鸟兽夷,舌捲音响蛮侏离。

不类人形舞百怪,错乱天命灾群黎。

营州羯狗猪龙形,讵能篡有唐丕基。

太子即位灵武日,天开万仞磨崖碑。

载定尊卑奠鳌极,一新正朔授人时。

渐被日出月没处,梯航臣妾拜京师。

黄旗紫盖东南兴,大火王气浮晴春。

勿欺一成一旅微,少康犹能作之君。

班超已著王命论,陈婴王陵毋生心。

绛衣大冠大敌勇,今日岂无刘将军。

田野豪杰久延颈,一呼而动云来奔。

我当率之效驰驱,整顿乾坤明大伦。

旧邦新命光前王,逆俗污染咸惟新。

形式: 古风

二砺二首(其一)

愁里高歌梁父吟,犹如金玉戛商音。

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

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