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浪淘沙》描绘了作者与鹤清姊一同游览香山兰若的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香山的自然风光和佛教氛围。
首先,“苍翠耸层峦。苔磴跻攀。”开篇即以“苍翠”形容山峦的青葱茂盛,而“苔磴”则暗示了山路的蜿蜒曲折,需要攀登才能到达。这句不仅描绘了登山的过程,也预示了旅程的艰辛与探索的乐趣。
接着,“重来梵刹访香山。”“梵刹”指的是寺庙,这里指香山上的佛寺。作者再次造访,可见对这个地方有着深厚的情感。这一句表达了对佛教圣地的向往和敬仰。
“三径白云秋色冷,岩桂香残。”“三径”是隐士居住处的代称,此处借指香山的幽静之处。秋天的云雾缭绕,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而“岩桂香残”则描绘了桂花凋谢后留下的淡淡香气,既表现了季节的变化,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幽壑水潺潺。六月犹寒。”“幽壑”指的是深谷,潺潺流水的声音在山谷中回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即使是在炎热的六月,山谷中依然保持着凉爽,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清幽。
最后,“缤纷花雨散旃檀。一杵晚钟斜日里,落叶声乾。”“花雨”在这里比喻花瓣随风飘落,与旃檀(佛像)相映成趣,增添了宗教的庄严感。晚钟的响起,伴随着夕阳的余晖,整个画面显得格外宁静和谐。而“落叶声乾”则以声音的消失,象征着一天的结束,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香山的自然美景与佛教文化的融合,以及作者在游览过程中的内心感受,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自然与信仰的深刻思考。